分工与集聚的理论渊源

分工与集聚的理论渊源

ID:4175811

大小:103.2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29

分工与集聚的理论渊源_第1页
分工与集聚的理论渊源_第2页
分工与集聚的理论渊源_第3页
分工与集聚的理论渊源_第4页
分工与集聚的理论渊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工与集聚的理论渊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社会科学!""#年第/期!"#$%&’()*"#+(*",$*,&分工与集聚的理论渊源钱学锋梁琦内容提要分工理论与空间因素长期以来被主流经济学的双重冷落,使得本身被冷落的分工理论也忽视了空间因素,而集聚理论则也基本没有回到分工层面去追溯其理论源泉,这往往遮蔽了二者之间内在的深刻逻辑联系。本文的分析则要表明,分工与集聚之间存在必然的互动。集聚是一种社会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没有分工就没有集聚,而集聚一旦形成,它将有利于分工利益的实现。关键词分工集聚报酬递增互动钱学锋,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0..

2、12梁琦,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0..12石地位。后来的经济学家也都无一例外的高度认一、引言同分工的重要性,分工理论享受到了如数学中公分工与集聚,一个是经济学中最为古老而又理般的待遇,不曾被人怀疑过。但自从马歇尔之后没有太多争议的理论,一个则是当代经济学中最的新古典经济学,除了极少数经济学家还偶尔论为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空间经济学的核心理及分工之外,分工似乎在经济学的主流理论当中论。但是,稍微细心的人们都会发现,它们二者在消失了7/8。而几乎与此同时,集聚理论所赖以存在浩瀚经济学帝国当中的发展

3、与演变,似乎有着惊的空间因素也被李嘉图所抛弃。正如9:,+’$;和人的相似———它们曾经都在某种程度上被经济学<,=,>?评价的那样:“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在空家们冷落过。间理论的历史上形成了一个消极的分水岭。⋯⋯尽管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甫一开篇就指李嘉图模型及其分析创新在实践中的影响,是将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空间因素从主流经济理论中驱逐出去,因此从那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里,空间因素即使被研究过,分工的结果。”708将分工置于经济学

4、这所大厦的基也是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流演绎模型之外处理资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制造业分工与地区经济增长研究”(.34!5.6/),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经济转型和发展”项目-.经济学研究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还能在马歇尔及韦伯由于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和运输成本为零,并且至等早期经济学家的著作中还能看到集聚现象却少有一种要素是能够完全流动的,那么由此得出不能见到系统的集聚理论的原因之所在。直到近的结论便为1’,,2所描述的“无城市世界”(345,6年来克鲁格曼等人基于&

5、’(’)和*)’+,’-的垄断竞3’)748)9’)’:2)#;%。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自给自足社争框架#.%,开创性地将空间因素重新纳入主流经会,“后院资本主义”(<=9>?=569=@’)=,’2A)。某种程济学之后,集聚理论才又伴随空间经济理论一起度上,空间经济运行的基础是报酬递增和运输成被视为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革命的第四次浪本之间的权衡。这实际上也意味着报酬不变和完潮#/%。全竞争的框架不能解释大规模经济集聚现象的出简要的回顾分工与集聚理论发展演变的这现和增长#B%。集聚理论也因此直到&C*

6、垄断竞段历史,旨在说明分工理论与空间因素长期以来争框架的出现于DE世纪BE年代后才又重新引起被主流经济学的双重冷落,使得本身被冷落的分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工理论也忽视了空间因素,而集聚理论则也基本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分工理论和集聚理论在没有回到分工层面去追溯其理论源泉,这往往遮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是相同的,即报酬递增蔽了二者之间内在的深刻逻辑联系。本文的分析不能够被纳入竞争性均衡的分析框架之中。这样,则要表明,分工与集聚之间存在必然的互动。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尽管分工理论在斯密之后在聚是一种社

7、会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没有分工就多个方向上进行了拓展#"E%,但其自身在解决报酬没有集聚,而集聚一旦形成,它将有利于分工利递增与竞争性分析框架问题上的举步维艰,极大益的实现。地限制了经济学家们探索分工的空间层面。而集聚理论,由于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报酬递增和垄二、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断竞争,也就无法向本身都无法解决报酬递增的(一)忽视空间因素的分工理论分工理论去探求更深层次的理论源泉了。在斯密和马克思看来,劳动分工是经济生活(二)集聚是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的核心现象,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和国民财富施蒂格

8、勒在其著名论文《市场容量限制劳动增进的源泉。但大多数经济学家对待分工的态度分工》的末尾意味深长的指出:“劳动分工并不似乎是矛盾的,既充分肯定它的重要作用,却又是";世纪制针工厂奇特的实践,而是经济组织很少将其作为经济学分析的主要对象。正如何塔的基本原则。”#""%这实际上为分工研究的一条路克指出的,“大多数经济学家将分工视为一个外径———制度安排是劳动分工的结果———作了一个在的公共场所,但没有任一经济学分支不会因对很好的脚注#"D%。分工由于加速了知识积累,从而专业化的深入研究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