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国科学家创新纪录

90年代中国科学家创新纪录

ID:41761360

大小:209.2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1

90年代中国科学家创新纪录_第1页
90年代中国科学家创新纪录_第2页
90年代中国科学家创新纪录_第3页
资源描述:

《90年代中国科学家创新纪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90年代中国科学家创新纪录90年代我国的科技创新成果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或许有的小伙伴都忘记了吧〜在这知力60周年的日子里,知力君重新翻阅了以前的杂志,杂志中记录的科技创新成果,让今天的我们都感到自豪呢~今天知力君就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在过去60年中,我国科学家的科技创造都有什么吧~《人类终将点燃自己的太阳受控核聚变研究速写》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科学家在环流器上进行的长脉冲实验又创新纪录,获得了等离子体放电持续时间长达4秒的佳绩。这一成果表明,中国受控核聚变研究方面又迈出了一步。如今的科研人员正在对〃东方小太阳〃E

2、AST进行第六轮升级(资料图)1997年5月30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对中国第一个受控核聚变硏究重点实验室一5于四川省乐山市的核工业环流器实验技术实验室进行验收,同时对该实验室的中国环流器新一号HL-1M作了现场演示。有十多位国内权威的核专家目击了这一实验。这一实验还获得了等离子体电流320千安、纵向场2.8特拉斯等优异成绩。专家们认为,这些参数不仅是国内核聚变装置物理实验的最好纪录,而且达到了国际上同类型、同规模装的先进水平。众所周知,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可以通过使重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或使轻原子核

3、聚合成较重的原子这两种方式释放出来。这两种方式分别称为〃裂变〃与〃聚变〃。当前世界各国运行的核电站都是通过重原子核裂变的方式获得能量的。尽管人类通过引爆氢弹已经实现了非受控的核聚变”但是通过受控聚变方式获得工业用能量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因为要在地球条件下实现在太阳上靠万有引力约束的高温等离子体的聚合反应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反应温度达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约束时间达1秒,1立方厘米的等离子体密度为500万亿个。中国科学家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涉足受控核聚变硏究领域的。1969年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

4、究室建成了10万焦耳直线型角向箍缩装置,在国内首先观测到了核聚变反应中子。1974年该所建成中国第一座托卡马克装置CT一6,后来改建为CT-6B并于1978年开始运行。在合肥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硏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以及乐山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硏究院尚有数座小型的托卡马克装置,不过西南物理硏究院的中国环流器新一号HL—1M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无导体壳的托卡马克装置。它是中国自行硏制的环室大半径为1.02米的中国环流器号HL—1的改进装置。中国的托卡马克装置同前述工业发达国家环室大半径达3米左右的大型装置相比当然是不能同日

5、而语的。不过,中国环流器新一号由于多次取得多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受世界关注的中国核聚变实验的代表性装置。据严建成所长介绍,中国环流器新一号曾于1996年首次获得2.1秒的长脉冲放电实验国内最高纪录。在1997年5月中旬又取得了3.4秒的新纪录。随后这一纪录又被改写为4秒。专家们认为,这座装置连创纪录莫定了它在国际同类型、同规模装置中的领先地位,并表明中国环流器实验技术已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这篇文章刊登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1997年08期,是对中国受控核聚变硏究的创新技术成果做了报道和展示。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离

6、不开科学家的每一次实验和每一个小的成果,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看到这个,你感想如何,反正知力君看过后觉得科学家们很伟大,向科学家前辈们致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