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心理专题》网上形考作业试题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网上形考作业试题

ID:41808721

大小:127.5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02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网上形考作业试题_第1页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网上形考作业试题_第2页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网上形考作业试题_第3页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网上形考作业试题_第4页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网上形考作业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网上形考作业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大《教育心理专题》网上形考作业试题(01-05任务)及答案01任务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共30分。〉1.环境: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2.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o3.: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乂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4.平衡: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5.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6.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

2、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换言之,当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去认识一种新事物时,叫做同化,打个比方,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充气;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吋,叫作顺应。顺应从套用原有的图式为开始,而以形成新的图式为结朿。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7.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Z为人、民族Z为民族……的

3、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9•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10・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答: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不完全显性的效应不造成“截然不同”,而只是程度不同。按显

4、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从而决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视,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1.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

5、构”的思想。答:布鲁纳的“学科基木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木概念、基木原理及其基木规律。布鲁纳认为学牛理解了学科的基木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木结构的好处。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牛的认知能力。但是学科的基木结构乂是学牛不容易掌握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2.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内化的

6、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3.请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的发展。答:安斯沃斯等人发现了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后来其他心理学家乂确认了紊乱型依恋,合起来共是2类4型。(1)安全型;(2)回避型;(3)矛盾型,又名反抗型;(4)紊乱型。四种依恋只有第一种是安全的,其余三种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二)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4.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与差异。答:儿童游戏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儿童这时才开始真

7、正的社会互动。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有相同乂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不同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1.简述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表现。答:所谓观点釆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阶段0:自我中心的观点釆择阶段(3〜6岁)。此阶段的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好

8、恶作反应行为。比如因为自己喜欢小猫,就认为霍丽一定会救小猫,并且她的父亲也会高兴的。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釆择阶段(6〜8岁)。此阶段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