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湄潭县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贵州省湄潭县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D:41810087

大小:53.1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2

贵州省湄潭县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贵州省湄潭县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贵州省湄潭县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贵州省湄潭县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贵州省湄潭县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省湄潭县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贵州省湄潭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曲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25、在周代分封制下,慕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慕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

2、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6、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彖逐步消失,主耍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27、白秦汉至宋元,小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28、1877年,清政府采纳英公使郭嵩烹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乂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夕卜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

3、位得到提高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一一戊戌政变一一清末新政A.洋务运动一一戊戌变法一一辛亥革命B.鸦片战争一一中法战争一一叩午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0、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屮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1、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Z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H,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屮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利国)”(《

4、电报档》)。这表明()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屮山C.清驻外人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32、“在国民革命中,'唤醍中国'既是一个革命H标,又是一个革命策略。作为国民革命中政治活动家和知识分了所关注的棊木问题,'唤醒中国'要求政治运动的至上性和中心地位。”“唤醒中国”的具体使命是()A.打击帝国主义,消灭军阀B.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C.抗击日本侵略,保家卫国D.广泛发动群众,武装割据33、国民大革命失败Z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辛的时代课题作出的最符合中国实际的选择是()A.联俄联

5、共,扶助农T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实行全民族抗战34、抗战吋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期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FI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5、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的”抗战()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B.反映了全而抗战路线D.取得了百团大战胜利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40、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界于商者,一日立子立

6、嫡Z制,由是而生宗法及服Z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Z制、君天子臣诸侯Z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了、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徳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一一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Z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帖,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Z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

7、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Z,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6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6分)41、材料一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材料二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