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读后感

亲密关系读后感

ID:41815563

大小:239.1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02

亲密关系读后感_第1页
亲密关系读后感_第2页
亲密关系读后感_第3页
亲密关系读后感_第4页
亲密关系读后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亲密关系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亲密关系》读后感用时两周读完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太深刻,以至于我必须要尽快的整理出读后感,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的读透这本书,很多地方作者的意思我都不能完全体会,需要通过读后感来整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本书如果能够理解透彻的话可以帮助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收益,希望我的读后感可以帮助一些人能更好的理解这本书。决定读这本书的关键是在听樊登读书会时,听到的一句话,“一个人的改变也可以带来真正的亲密关系”,我与很多人一样,一直认为亲密关系是两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但是作者的观点很独特,他认为面对亲密关系其实

2、就是面对真实的、隐秘的自己,对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能够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以指引我们发掘我们真正的天赋。作者认为,在亲密关系中必然会出现四个阶段:月晕、幻灭、自省、启示。一、月晕阶段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真正的动机,都是源于需求。这种需求使得我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去寻找伴侣。而寻找什么样类型的伴侣则要看我们那种需求更为强烈。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即任何人都有着“爱与被爱”的需求。归属感来源于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而价值感来源自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些需求中,最重要的就是归属感,孩子们很快就会了解到,为了获得归属感

3、,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具有特殊的价值。于是“想要变得特别”的欲望就此产生,这个欲望也使我们惯于去寻找一个非常希望和我在一起,非我不可的那个人。如果孩童时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很可能会觉得世界缺乏关怀、温情和真情,从而感到绝望,这种感觉会使我们怀疑自己的重要性。为了弥补外界的不足,我们会在内心里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当我们需要伴侣时,我们便会在心中描画出一个梦中情人,把自己的需求单逐一输入,理想伴侣的形象便生成了。而且为了吸引你的梦中情人,你可能会假装成他所喜欢的那种人。所以在月晕阶段,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是很可能到了该结婚的年

4、龄,你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梦中情人,于是你从所有的备选人员中选择一个最接近梦中情人的进行改造。这种修饰或彻底改造伴侣的企图,很快就让我们走上地狱之路。改造的方法有明说和暗示两种,但是暗示的方式运用的比较广泛,主要原因有二:一、你希望伴侣满足你的需求,但又不想表现出软弱且需求不满的样子;二、你幻想着你的梦中情人能知道你的每个想法。你终究会发现,需求并不能得到满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愤恨,如果你感到愤恨,就进入了亲密关系的第二阶段——幻灭。作者说,需求是在我们忘记自己的心早就拥有一切时,才会有的错误的想法,只有学会放手和接受,才

5、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二、幻灭阶段“幻灭”这个词往往给人负面的印象,但实际上,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再被错觉所迷惑。如果能够这么想,你就不再期望伴侣满足你的需求,而是从自己身上发现快乐的源泉。在幻灭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行为,简尼尔森说,孩子在归属感和价值感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沮丧的情绪,根据程度不同会出现四种偏差行为:——引起注意(吵架)——权力斗争(反着做)——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我也要用别的方式伤害你)——自我放逐(努力没有用,自己一点也不重要)前两者是通过努力让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后两者是觉得自己的需求永远不会被

6、满足时而做出的毁灭性行为。无论采用哪一种行为,都是避免或拖延自己心中浮现的不愉快。小时候发生的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或许不会一直出现在脑海中,但是给心灵造成的伤痛却一直被我们藏在潜意识里,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散而消失,而亲密关系让我们有机会重新面对并治好旧伤,从而改变衍生自伤痛的错误想法。其实很多伤痛,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就像作者提到“西瓜”的例子,小时候夏天的傍晚,我总爱站在门口等着爸爸下班回家,因为爸爸总是会带着我最爱的西瓜回来,印象中的西瓜特别大,每当我形容给老公听的时候,他总是觉得有些夸张,不是我夸张了,而是那时候我太小

7、,任何一个西瓜都可能看起来十分庞大。其实很多事情也并非像我们小时候理解的那样,虽然我们的父母不善于教育孩子,他们可能会打骂我们,但是他们并不是不爱我们,如果我们有任何伤痛,他们都会吃不下睡不好,因为年龄太小,很多事情都会简单的画上等号,妈妈打我=妈妈不爱我;妈妈不让我出去玩=妈妈不爱我;爸爸总是出差=爸爸不爱我;爸爸总是答应带我出去玩又食言=我在他心里一点不重要;妈妈训我=我没有用,达不到妈妈的要求,妈妈生气了=都是我做的不好,,一旦这种想法反复出现,就可能变成一种信念——没有人爱我,我不值得任何人爱。这种信念往往会使我们对自

8、己和世界制造各种限制性,影响到我们的择偶,择业,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然而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的多。我们本应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伤痛,却往往怪罪伴侣伤害我们,然后我们会尝试控制对方的行为,确保他们不会再犯以致触发我们内心的伤痛。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