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诗词鉴赏

ID:41816097

大小:11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02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诗词鉴赏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诗词鉴赏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诗词鉴赏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诗词鉴赏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诗词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诗词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含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写的情怀。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④体味诗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一、《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2、边。1>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整体赏析(课本):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3、主题: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4、解释词语:“次〃:路途中的停宿。“客路S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5、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

3、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

4、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旨。•二、《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整体赏析(课本):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

5、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4、《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僦。(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5、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

6、朝〃,你怎么看?不合适。原诗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三、《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整体赏析(课本):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3、主题:这首词上阙写景,写清泉

7、寺幽静的风光和环境。下阕抒怀,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山下兰芽短浸溪〃一句中的“浸“字既写出小溪流水清浅透明,又突出了兰草伸出水面向上生长的勃勃生机。5、词中的对偶句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6、“黄鸡〃的本意是黄鸡报晓,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7、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几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而最后一句反用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其意,更表现了他进一步自勉:虽然自己年老,但仍是可用之材

8、,用不着为衰老叹息!写作此词时,苏轼正是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时,但他积极地态度、豁达的胸襟、乐观的精神却跃然纸上。8、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9、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也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