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资料(论述题)

电大《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资料(论述题)

ID:41823930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3

电大《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资料(论述题)_第1页
电大《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资料(论述题)_第2页
电大《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资料(论述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电大《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资料(论述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大《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资料(论述题):复习资料(1620)论述题1、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答: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來,主要冇两个方面:一是边坡的形式;二是组成边坡岩石的岩性、构造;三是外部因素,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岩性:滑坡主要发生在与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质岩层小,当坚硕岩层或岩体内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而吋,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能形成滑坡。容易产生滑坡的土层有胀缩黏土、黄土和黄土类土,以及黏性的山坡堆积层等。它们有的与水作用容易膨胀和软化,冇的结构疏松,透水性好,遇水易崩解,强度和稳定性容易受到破坏。容易产生滑坡的软质岩层有页岩、泥岩、泥灰岩等遇水软化的岩层。构造:埋

2、藏于土体或岩体屮倾向与斜坡一致的层而、夹层、基岩顶而、古肃蚀而、不整合而、层间错动而、断层而、裂隙而、片理面等,一般都是抗剪强度较低的软弱面,当斜坡受力情部突然变化时,都可能成为滑坡的滑动面。水:水对斜坡土石的作用是形成滑波的重要条件。地表水可以改变斜坡的外形,当水渗放滑坡体后,不但可以增大滑坡的下滑力,而且将声速改变滑动面土石的性质。降低其搞剪强度,起到“润滑剂作用。"风化作用、降雨、人为不合理的切坡或坡顶加载、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以及地震等,都能促使上述条件发生有利于斜坡土石向下滑动的变化,激发斜坡发生滑动现彖。2、地下水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下水的腐蚀性、地下崩的渗流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3、如基坑涌水、边坡滑动、降低地下水位引起周围岩土体及其建筑物的变形与破坏等展开分析即可。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软土地基沉降2.地下水位上升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3.地下水位上升对砂土液化的影响4.动水压力产生渗透变形(破坏)5.地下水的其他影响:(1)地下水的浮托作用地下水对地下结构具冇浮托作用,必要时需采用抗浮措施如打设抗浮桩。(2)承压水对基坑的作用当深基坑下部有承压含水层时,必须分析承压水头是否会冲毁基坑底部的隔水层。(3)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地下水中含有的SO42-、NH4+、Cl-、HCO3-等将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流砂:是指向上

4、的动水压力与土的浮重度相等时,土颗粒间的压力等于零,土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的现象。3.、分析冲积平原区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答:在工程地质特征上,卵石、砾石及密实砂层的承载波力较高,作为建筑物地基是比较稳定的。细砂具有不太大的压缩性,饱和进边坡不稳定。至于淤泥、泥炭和松软的黏性土,如作为地基,则建筑物会发生鮫大的沉降,而且沉降的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总的來说,生轨湖及河滩地带因含松软的淤泥及黏性土,工程性质差。但河漫滩上升为阶地后因干燥脱水,则工程性质能够改善,一愈老的阶地工程性质愈好。山区河谷冲积土:山区冲积物透水性很大,抗剪强度高,实际上是不可压缩的,是建筑物的良好地基。山前平原

5、冲积洪积物:沉积物有分带性,近山处为冲积和部分洪积成因的粗碎屑物组成,向平原低地逐渐变为砾砂、砂以至黏性土。因此,山前平原的工程地质条件也随分带岩性的不同而变化。越往平原低处,工程地质条件越差。4、影响岩石工程地质的因素答:影响岩石工程地质的因素是多方而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而;一是岩石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下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1)矿物成分: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直接的影响。(2)结构:岩石的结构特征是影响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岩石的结构特征,可将岩石分为两类:一类

6、是结晶联结的岩石,如大部分的岩浆岩、变质岩和一部分沉积岩;另一类是由胶结物联结的岩石,如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等。(3)构造:构造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岩石矿物成分分布的不均匀各种各样的地质界血所决定的。(4)水:当岩石受到水的作用时,水就沿着岩石小可见和不可见的孔隙、裂隙侵入、浸湿岩石自由表而上的矿物颗粒,并继续沿着矿物颗粒间的接触而向深部浸入,削弱矿物颗粒间的联结,使岩石的强度受到影响。(5)风化程度:风化作用可促使岩石的原冇裂隙进一步扩大,并产生新风化裂隙,使岩石矿物颗粒间的联结松散和使矿物颗粒沿解理面崩解,风化作用的这种物理过程,能促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整体性遭到破坏,孔隙度增

7、大,容重减小,吸水性和透水性显苦增高,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5、分析褶皱区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答案:褶皱形成以后,使岩层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同时,在褶皱的斩折端,一般张裂隙发育,岩层较破碎,在褶皱两翼,岩层中易产生剪裂隙。由于褶皱构造中存在着不同的裂隙,导致岩层的完整体受到破坏,因此,褶皱区岩层的强度及稳定性较之原有岩层有所降低。另外由于转折端更易遭受风和作用的影响,因此,工程应避免布置在转折端。褶皱两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