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论语》中的孝道思想

论《论语》中的孝道思想

ID:41830343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3

论《论语》中的孝道思想_第1页
论《论语》中的孝道思想_第2页
论《论语》中的孝道思想_第3页
论《论语》中的孝道思想_第4页
论《论语》中的孝道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论语》中的孝道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论语》中的孝道思想摘要:孝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论语》中的孝以温馨的亲情为基础,讲述了为人子女者对父母的孝行,要“生事之以礼”,有养、有敬、有顺、无妄。在《论语》中,体现了孔子的百善孝为先、孝为德Z本的思想。本文通过解读《论语》中有关“孝道”的章节,来论述《论语》中所提倡的“孝道”思想。关键词:《论语》孝道孔子儒家思想引言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主张孝悌仁义,而“孝”则被排在了首位,可见孝道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正因为“孝”在儒家思想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关孝道的言论在《论语》中也占据了不少篇

2、幅。本文通过解读《论语》中有关“孝”的章节,分析和论述了《论语》中体现出來的孝道思想。本文首先通过解读《论语》中有关“孝”的章节,逐章节地解析了不同章节体现的孝道思想;文章的第二部分将这些孝道思想融合到一起,进一步论述了《论语》中所提岀的孝道观点;第三部分论述了孝道思想在当代的意义。《论语》中的“孝”(1)尊敬长辈,以礼待之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已“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孝”即“无违”,“生,事之以礼:

3、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这句话强调了对父母应当敬之以礼,不管是父母健在述是已故,都应当以礼相待,不可违逆。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孔子说:“今时的人,认为孝亲就是能养他们,给他们吃的,穿的。而人们饲养的犬马也能得到喂养。如果没有对父母的一片孝敬之情,那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差别呢?”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提倡尊敬父母的思想,为人子女者,不仅仅耍赡养父母

4、,更应当尊敬父母,如果不尊敬父母,而只是把父母当作动物一样养着是不能称之为孝的。子曰事父母儿谏,谏志不从,乂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这句话的意思是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儒家文化对长辈的劝谏讲究的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温柔敦厚,不要求急风暴雨似的劝谏方式。这种方式在有时候被解读为愚孝,其实不然,这恰恰体现的是尊敬父母的思想。对待长辈不应当有顶撞,粗言相对,而应当委婉,即便是长辈有过失也应当婉言相劝,同时也不能因为他们不

5、接纳自己的观点而违逆对抗,相反还是得继续尊敬他们。(2)赡养长辈,关注长辈身体健康,对长辈尽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孝”即不仅要“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还要“色”。意思是不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还要对父母和颜悦色。在孔子的思想中,赡养父母不仅仅是指给父母吃喝,还需要有“礼”。孔子的意思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孟武伯问孝。子日:“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

6、•为政》)孝敬父母需要为他们的疾病担忧,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这句话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即便要岀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去处,不能让父母担心。在这里,孔子所看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吋,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赡养父母,防止父母身体出现疾病,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

7、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z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做子女的,对父母的年龄绝对不能不知道。因为天增岁月,父母增寿,身体康健,精神健旺,做子女的怎能不高兴呢;但同时又增添一丝忧虑,因为父母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点就越近,儿女与父母相处行孝的吋间也就越短了。因此,作为子女,应当关注父母的年龄,尽自己最大可能保障父母的健康。(3)遵从父母教导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Z

8、道,可谓孝矣。”(《论语.为学》)这句话的意思是判断一个人孝与不孝,可以通过其志向和行为来判断。一个人,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三年内都不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句话在现在看来并不是完全合理,但在当时确实可以理解。父亲是子女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因此子女应当遵从父亲的教导、遵守父亲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