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条形基础平法识图(22)

5.3.2条形基础平法识图(22)

ID:41831255

大小:125.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3

5.3.2条形基础平法识图(22)_第1页
5.3.2条形基础平法识图(22)_第2页
5.3.2条形基础平法识图(22)_第3页
5.3.2条形基础平法识图(22)_第4页
资源描述:

《5.3.2条形基础平法识图(2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授课章节5.3.2条形基础平法识图任课教师及职称余永阳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手段:常规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掌握握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识读教学重点、难点:握握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识读课吋分配计划1、回顾复习,引导新课(5分钟)2、讲授本节主要内容(65分钟)3、练习题(15分钟)4、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课后习题下次课预习要点: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识读实施情况及课后教学效果分析本次课主要通过对比和讲解例题的方法讲授课程内容,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并能掌握本节课相关的习题计算。教学效果较好。5.3

2、.2条形基础平法识图一、条形基础定义及分类定义: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分类: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按受力特点分为梁板式条形基础和板式条形基础二、条形基础平法识图•图4-1-3条形基础平面注写方式条形基础的集中标注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集中引注:基础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内容,以及当基础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和必要的文字注解两项选注内容。原位标注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标注各跨的尺寸和配筋(与集中标注项配筋不同时)图414条形慕础集中标注(一)集中标注一一编号基础梁编号组成部分:梁代号

3、、序号、跨数及是否有悬挑。(图集11G101-3P21)条形基础梁及底板编号表3.2.1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外伸基础梁JLXX端部无外伸(xxA)-端有外伸(xxB)两端有外伸条形基础底板坡形TJBrXX阶形TJBjXX注:条形基础通常采用坡形截面或单阶形裁面.(一)集中标注一一截面尺寸(Hot)亓吳储第集肝事vI>ffl基础梁截面用bXh表示梁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当为加腋梁时,用bXh¥clXc2表示。(一)集中标注一一配筋基础梁的配筋有三项内容:箍筋、底部及顶部贯通纵筋、侧部钢筋。虺1(92匹1)(3)側那钢筋隔⑥輕网二_A2)底

4、部及顶值:4Q25;T:6M54/21、箍筋a)当具体设计采用一种箍筋间距时,仅需注写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与肢数(肢数写在括号内);b)当具体设计采用两种或三种箍筋间距时,先注写梁两端的第一种或第一、二种箍筋,并在前面加注箍筋根数;再依次注写跨中部的第二种或第三种箍筋(跨中部的不需加注箍筋根数);不同箍筋配置用“/”相分隔。>2、底部及顶部贯通纵筋a)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的区别:底部贯通纵筋根据需要,多一种带架立筋的表示方法。基础梁底部及顶部贾通纵筋识图«4单排双排底部贾通纵筋双排_頂部审通纵筋带架立筋a)底部带架立筋时

5、:先注写梁底部贯通纵筋(B打头)的规格与根数。当跨中所注根数少于箍筋肢数时,需要在跨中加设架立筋以固定箍筋,注写时,用加号“+”将贯通纵筋与架立筋相连,架立筋注写在“+”后面的括号内。当梁底部或顶部贯通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课堂小测三1、条形基础分为()和()两大类。2、文字说明JL02(3A)、JL05(2B)表示的意思。3、写出其平法标注:1)两端各布置6根妬间距200的箍筋,为四肢箍;中间剩余部位按“0间距250布置,为双肢箍。2)两端向里,先布置4根C10间距100的箍筋,为四肢箍;再往里两侧各布置

6、6根好2间距150的箍筋,为双肢箍;中间剩余部位按"4间距200的箍筋,为四肢箍。4、文字说明B:4空20汀6主204/2所表示的意思。(二)原位标注识图>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标注各跨的尺寸和配筋。・⑴当梁端(支座)区域的底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厂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⑵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⑶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底部纵筋配置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底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一边标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