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州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广州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ID:41832766

大小:161.4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03

2016年广州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16年广州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16年广州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16年广州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16年广州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广州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2016.3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18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不过

2、,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儒家的天下观旨在构建理想的“天下”秩序。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尚书〃尧典》中记载,帝尧家族内部关系融洽后,又先后在各部落以及更远的外邦间次第推行德治与仁爱,使各部落以及外部邦国和平有序。儒家把“和”看作是处理中国与外国关系的思想准则。“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和”是天下通行的道理,是天下各安其所的交往方式。而“和”的本质是“仁”,“仁”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合于国家间的关系。《左传》将这种“仁”推及国家间的关系,

3、认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如何达到“和为贵”?其中的重要途径是“和而不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儒家主张“天下一家”,但后世儒者却多主张“王者不治夷狄”。他们旨在阐述,“中国”帝王不要去直接统治“夷狄”,应与“夷狄”各守其境,和平相处。所以,即使是明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水军巡游东南亚以及印度洋诸国时,他们也是秉持着“圣王”对于“夷狄之邦,则以不治治之”的坚

4、定理念,来处理与这些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还要处理好“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关系。所谓“王道”,就是用道德来感化四夷。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而“霸道”,则是使用武力以制服四夷。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武力的使用,而主张“以力辅仁”。《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于此可见,“兵”只是昭示“文德啲手段。“厚往薄来”也是儒家治理天下的一条原则。孔子所总结的周朝治理天下的九条纲领中就有“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关于“厚往薄来”,据唐朝孔颖

5、达解释:“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君子”(统治者,有德者)应当以“义”作为自己最高的行为准则。不过,孔子并不否定“利”。孔子所否定的是不义之利。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孔子将“义”銘于“利”之上,提倡“以义制利”。而孟子主张,“君子”应持“义”而忘“利”。后来的中国封建帝王,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对于“四夷来朝”的行为也就一概施行“厚往薄来”的方针。譬如,十分节俭的明太祖就曾指示:“诸蛮夷酋长来朝,涉履山海,动经数万里,彼既慕义来归,则赍予之物宜厚,以示怀柔之意。”儒家文明在今天仍然

6、具有极强的普遍价值,如上所述的这些涉外理念,今天对于我们也有十分宝贵的理论价值。(摘编自陈尚胜《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研究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既要关注古代的朝贡制度、中国中心主义和儒家的天下观,还耍考虑配合的涉外理念。R.儒家认为,"和“是构建理想“天下〃秩序的思想准则,是国家Z间理想的交往方式,应以此实现“协和刀邦〃,使各国和平相处。C.外交上,儒家主张既要有“王道〃,又要有"紺道〃,但是要"以力辅仁”,即以"干•道〃为主,以"霸道"为辅。D.儒家的义利观批判见利忘义,主张“以义制利〃,表现在外

7、交上就是“厚往薄来〃,尽其所能來回报对方的深情厚谊。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左传》认为,处理国与国Z间关系,重要的是要友善地与邻国相处,以达到“亲仁〃的理想境界,这是国家牛存发展的法宝。B.儒家认为求同存异才能和谐共处,故其所侣导的"和〃是建立在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差异的基础上的。c.明朝郑和率领水军巡游诸国吋,对“夷狄Z邦''奉行〃以不治治Z〃的理念,体现了少邻国相处“和为贵"的思想。D.明太祖十分节俭,但是在赏赐來朝使节时却非常大方,这是为了表现“犬子有徳〃的风度,以显示对蛮夷之邦的怀柔之意。2.根

8、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协和万邦〃"天下一家〃“厚往薄来〃等涉外理念,是建立理想世界秩序的重要保证,这对解决当今国际问题的困局有借鉴价值。B.后世儒者提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