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综合检测4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综合检测4

ID:41838528

大小:46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03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综合检测4_第1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综合检测4_第2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综合检测4_第3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综合检测4_第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综合检测4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3)练习:综合检测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B.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C.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答案] B[解析] 据图可知随时间推移,出生率略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率下降,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未成年人口比例高,人口会增加

2、。2.(2014·新课标Ⅰ,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内物种之间的关系。病毒传播路径是水稻→稻飞虱→水稻,青蛙是肉食性动物,它减少了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可推断出青蛙吃掉了部分稻飞虱,才出现这样的效应,因此青蛙和稻飞虱之间是捕食关系。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病毒V

3、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与青蛙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生活类型的生物在空间配置上的格局D.森林中的桦树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 D[解析] 群落结构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指不同物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不指同种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分布关系,如桦树有高有矮分层就不属群落的垂直结构。4.(2014·浙江,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

4、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的有关知识。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重在维持,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一旦超过往往会通过反馈调节数量有所下降,故A错误;环境条件若改变,环境容纳量也会改变,而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正确;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C项

5、错误;自然条件下,冬季植食动物的食物减少,其环境容纳量会变小,故D错误。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准确理解环境容纳量的含义,把握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外界因素。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答案] C[解析] 从图中看出种群a的变化规律是呈典型的S型规律增长,它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种群密度的变化由多种因

6、素作用所致。同时从图中看出它不随种群b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不受种群b消长影响,因此答案A、B可以排除。答案D中种群b早期增长呈J型,此时不受种群a的制约,之后因a、b间的竞争而下降,故此答案错误。6.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种消失[答案] D[解析] 种间关系上表现为

7、共生、竞争、寄生和捕食。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生态系统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关系,它们是相互适应的,从而使得这两个物种能够长期保留下来。如果捕食者将猎物全部捕食掉,则捕食者自己也将会饿死。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7.如图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它们依次是(  )A.乙、甲、丁     B.甲、丙、乙C.丙、甲、乙D.丁、乙、丙[答案] C[解析] 小球藻在理想状态下分裂繁殖产生的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指数增长

8、,即“J”型曲线;鸡产蛋(每天一枚)的数量逐步累积,呈台阶式增长;竹子自然生长速度开始较快,随着年限延长并受遗传、环境等因素限制,生长会逐渐减慢,最后达到最高后不再生长。8.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