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播性疾病2》PPT课件

《性传播性疾病2》PPT课件

ID:41863665

大小:2.13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9-03

《性传播性疾病2》PPT课件_第1页
《性传播性疾病2》PPT课件_第2页
《性传播性疾病2》PPT课件_第3页
《性传播性疾病2》PPT课件_第4页
《性传播性疾病2》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性传播性疾病2》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TD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流行过程第三节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第四节艾滋病第五节预防策略与措施目录第一节概述病原学危害流行概况一、病原学第一节概述二、危害劳动力急剧减少,人才严重损失人口比例严重失衡,人均寿命降低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加重国家财政负担第一节概述三、流行概况流行趋势低估地区分布全球、中国人群分布年龄、性别第一节概述表25-21995年不同地区15~49岁成人4种STD的估计患病率(%)第一节概述地区分布STD在世

2、界分布差异较大,南亚和东南亚是全球STD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每天至少有40万新病例发生我国报告的STD分布特点沿海开放省市>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内地、边远地区报告率受监测系统影响较大第一节概述全国4个性病高发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地区东北三省发病率较低的地区河北内蒙山西陕西少数民族所在地区新疆梅毒发病率为全国首位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图25-2我国性病地区分布图第一节概述人群分布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人群广泛近些年,女性病例逐年升高,男女比例差距逐渐减小,可能与女性就诊人数增加,诊断

3、水平提高有关性活跃人群为感染性病的危险人群第一节概述年龄STD好发于性活跃人群性别多数发病以男性为多图25-32000年我国人群STD的年龄分布图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图25-4一、传染源性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高危人群卖淫嫖娼者吸毒人员嫖客等“桥梁人群”第二节流行过程HIV隐性感染--冰山现象二、传播途径性行为传播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和血源感染垂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第二节流行过程性病传播方式非婚性接触(72.03%)>>>>配偶传播(17.98%)>>

4、>间接传播(9.8%)>>母婴传播(0.16%)>血液传播(0.03%)第二节流行过程三、人群易感性没有年龄、性别的差异无先天性免疫力无稳固的后天获得性免疫力第二节流行过程第三节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一、生物学因素无症状感染或不典型临床表现人群因对STD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至今尚无有效针对STD的人工免疫方法第三节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二、社会因素人口流动嫖娼、卖淫吸毒、贩毒淫秽文艺作品健康教育不充分性病医疗市场混乱行为因素第三节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第四节艾滋病概述病原学艾滋病的分期危害流

5、行概括及流行特征图25-5一、概述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AIDS)定义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m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病。第四节艾滋病二、病原学攻击CD4+T淋巴细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RNA病毒血清学分型:HIV-1,HIV-2第四节艾滋病图25-6图25-7图25-8最早的艾滋病病毒寄生在中部非洲国家的一种绿猴体内。HIV的抵抗力:不强。对

6、热、光、pH变化、各种消毒剂敏感。加热56℃10分钟灭活常用消毒剂:70%酒精、2%福尔马林、5%石碳酸、1%来苏儿、1%漂白粉、1%戊二醛、3%双氧水均可使HIV灭活。但紫外线对HIV杀灭作用不强。HIV离开人体数小时即死亡。三、艾滋病的分期I期-急性感染期II期-无症状感染期III期-艾滋病期第四节艾滋病图25-11四、危害影响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贫穷和不平等危害家庭偏见和歧视卫生服务社会经济和政治第四节艾滋病图25-12五、流行概括及流行特征AIDS流行概括传播途径第四节艾滋病国外艾滋病流行概括

7、2005年估计全球尚存活的HIV感染者约3860万(成年人约3630万,其中女性占47.7%,约1730万;15岁以下儿童约230万);新发生的HIV感染者约410万;当年死于AIDS的人数约280万(WHO)东欧和中亚地区是目前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HIV的感染率较低,但由于亚洲人口较多,HIV感染者的实际数量仍较大,且近年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流行都呈第四节艾滋病图25-13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国内艾滋病流行概括第一阶段(1985年~1988年)输入散发期第二阶段

8、(1989年~1994年)局部流行期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广泛流行期第四节艾滋病AIDS疫情仍呈趋势流行地区广泛、地区差异大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AIDS发病及死亡情况严重AIDS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AIDS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我国现在的流行情况2002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824例,其中病人1045例,死亡363例中国艾滋病传播以经血途径为主,吸毒,占63.7%第四节艾滋病经性传播途径占8.1%经采血、血浆占9.3%第四节艾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