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 1.1《荷塘月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高中语文 1.1《荷塘月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ID:41866045

大小:10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3

人教版高中语文 1.1《荷塘月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 1.1《荷塘月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 1.1《荷塘月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 1.1《荷塘月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 1.1《荷塘月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 1.1《荷塘月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荷塘月色》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鉴赏散文的相关知识。  2、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3、(美点寻踪)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踪。  4、引导学生体味第四段的语言美、画面美。【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本单元学习散文。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

2、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她就像一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气中送来舒心的温暖。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由此可见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  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

3、的烙印!  2、我们今天要心仪怎样一段感情、怎样一幅美景呢?  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  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面对这样的景色,朱自清又是如何抒写心中的情怀的呢?  二、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随着动人的旋律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

4、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语、心荷。  1、配乐动画朗诵,初步感知、欣赏美景、体味感情。同学们小声跟读,随文入境!  2、优美的诵读和美丽的画面已经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我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美,现在可畅所欲言谈谈你谈感受到的美。美点寻踪。  ⑴既写荷塘又写月色。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是荷塘上的月色、将二者巧妙的结合起来了。幽雅、朦胧幽静的画面美。  ⑵用词句美、语言美。  ⑶情感很美。  总结: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3、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游踪。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师生交流明确:  主要

5、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此句称“文眼”。  教师:29岁的朱自清此时已是清华大学教授,前途无量,怎么会如此惆怅和苦闷?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朱自清在同时期发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社会现

6、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澜,放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调。  问题2:作者采用什么方式来排解不宁静的?  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  师生共同明确: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三、课文分析  我们已经知道朱自清在荷塘上心仪到了一幅荷花美景。我们知道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在中国诗坛上,写荷花的诗句历来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璟的《浣溪沙》,看他们写出了荷花怎样的情状?  浣溪沙·秋风中荷花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朱自清笔下的

7、月色下的荷花又具有怎样的风姿呢?  1、配乐朗读第四段(贝多芬的《月光》钢琴曲)。  2、课文第4小节写了写了哪些景色,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怎样写的?  ⑴写了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画面很美。  ⑵画面为什么会这么美呢?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读一读。删除法。  ⑶品位语言美: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学生

8、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  ⑷教师分析:写景技巧:比喻、拟人、通感(修辞)  ⑸第4小节写荷花的三个比喻,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