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研究高考怎么考

高考命题研究高考怎么考

ID:41871213

大小:2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4

高考命题研究高考怎么考_第1页
高考命题研究高考怎么考_第2页
高考命题研究高考怎么考_第3页
高考命题研究高考怎么考_第4页
高考命题研究高考怎么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命题研究高考怎么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命题研究:高考怎么考?————2007年高考生物类试题的特点和命题趋势研究夏献平2007年非课改地区生物类试题有哪些特点?是如何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的?了解了这些内容对2008年高考的备考工作有哪些启示?本文结合今年高考试题的具体实例和中学教学的实际做一解答。希望读者朋友在对具体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加以体会。一、考试大纲有关能力要求回顾2007年高考理综科考试大纲对“能力”是这样做出要求的:(1)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生物学问题。(2)

2、正确理解和分析文字、图解、图、表格等表达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这些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3)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4)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相关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从上述能力要求的第(1)点和第(3)点的“正确阐述”、“并能运用”、“理解”“具备”、“能”和第(4)点的“了解”等几个关键词来看,要求考生必须完整准确的把握考试大纲所规定掌握的相

3、关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达到第(3)点所规定的目标。由于“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这一要求代表了当前中学科学领域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也是新课程背景上高考的最高要求之一。不难理解,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这些要求,也代表了今后高考的命题趋向。鉴此,要做好2008年高考的备考工作,研究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是有必要的。二、2007年高考试题的主要特点总体上看,2007年高考生物类试题比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主要特色有(一)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为重点考查目标

4、1、直接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类题目在生物类试题中有一定的比例。例如,理综卷的5道选择题中,理综全国卷(I)有2道,理综全国卷(II)有4道是这样的。例1[理综全国卷(I)第2题]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7简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和关系

5、的了解情况。涉及的知识有: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和抗体的作用等。题目涉及到的“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白细胞介素”等知识直接取自选修教材。至于,教材对“白细胞介素的作用”是这样说的:“白细胞介素-2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并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还能增强其他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而外毒素本身也属于“抗原”,不能消灭其它抗原。答案是D。例2[理综全国卷(I)第4题]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

6、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简析本题内容直接来自现行选修教材。例如,教材中在“发酵工程”部分讲发酵过程时,以谷氨酸发酵为例提出,发酵液pH值为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溶氧不足时,生成的代谢产物是乳酸或者琥珀酸。只要熟悉这些样的叙述,不难判断A与D是错误的。又如,教材在讲“培养基的配置原则”时提到,在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中碳源和氮源的比例很重要,在谷氨酸生产过程中,若C/N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产生的谷氨酸较少;而当C/N为4:1时,则繁殖受到抑制时,谷氨酸

7、的合成量大增。所以,B是错的。教材在讲“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时”指出,在谷氨酸的生产过程中,可采取一定的手段改变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能迅速排到细胞外面,从而解除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提高谷氨酸的产量,所以C是对的。当本题答案是C。直接源于教材相关内容或稍加改造的试题,在自主命题的省市试题中也还有不少。例如,理综四川卷第1题和第2题;理综北京卷第1题和第2题;理综重庆四川卷第2题和第5题。单科试题(江苏卷)这类题的比例就更大。2、依托教材所讲解的知识,考查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