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建筑构造单元2地基与基础

同济建筑构造单元2地基与基础

ID:41874253

大小:1.08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9-04

同济建筑构造单元2地基与基础_第1页
同济建筑构造单元2地基与基础_第2页
同济建筑构造单元2地基与基础_第3页
同济建筑构造单元2地基与基础_第4页
同济建筑构造单元2地基与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济建筑构造单元2地基与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2地基与基础2.1概述2.2基础埋置深度及影响因素2.3基础的分类及构造2.4地下室的构造制作人:孙玉红单元概述:本章首先介绍了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分类和要求,然后介绍了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素,由于基础具有隐蔽性难以补救,所以基础的分类和构造尤为重要,本章的难点是地下室的构造、防水和防潮,为了使学生学习方便,配备了大量的构造图。学习目标:1、了解地基的分类、要求。2、掌握基础埋置深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掌握基础的分类,常用基础的构造。4、了解地下室的分类、组成及防潮防水构造等。学习重点:1、地基的分类、要求。2、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3、基础的分类和常用基础的构造。4、地下室

2、的分类和组成。学习建议:本章的学习方法建议采用参观实践及项目教学法相结合,任课教师选择一个正在施工的基础作为实物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根据实物,掌握基础由哪些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及材料,对现场看不到的基础类型,建议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项目教学,本章学习结束后,建议教师用一套真实的基础施工图为学生讲解,锻炼学生识读施工图的能力。2.1概述2.1.1有关概念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上部建筑物传递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下面的土层。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基础下面承受其传来全部荷载的土层。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是随着土层的深

3、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达到一定的深度以后就可以忽略不计。2.1.2地基分类天然地基:是指天然土层具有足够承载力,不需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即可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地基。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加固和处理的土层称为人工地基2.1.3对地基的要求强度要求变形要求稳定性要求2.1.4对基础的要求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经济方面的要求2.2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素2.2.1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埋深:是指自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浅基础:基础埋深不超过5m时,此类基础称为浅基础。深基础:基础埋深超过5m时,此类基础称为深基础,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基础埋深应≥500mm。图2-1基础的埋深2.

4、2.2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1.地基土层构造基础应建造在坚实的土层上。如果地基土层为均匀好土,则应尽量浅埋。如果地基土层不均匀,既有好土,又有软土,若坚实土层离地面近,土方开挖量不大,可挖去软土,将基础埋在好土层上;若坚实土层很深,可做地基加固处理,或将基础埋在好土上,或采用桩基础,具体方案应在作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图2-2地基土层对基础埋深的影响2.建筑物自身构造3.地下水位基础埋深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位高时,基础埋深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200mm。图2-3地下水位对基础埋深的影响4.冻结深度冰冻线:地面以下,冻结土与不冻结土的分界线称为冰冻线。冰冻线的深度称为冻结深度。基础底

5、面置于冰冻线以下。图2-4冻结深度对基础埋深的影响5.相邻基础埋深一般情况下:新基础应尽量浅于原有基础。当新基础深于原有基础时,两基础间保持一定的距离L。图2-5相邻基础埋深的影响2.3基础的分类和构造2.3.1基础类型1.按所用材料分类可分为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2.按构造形式分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桩基础、箱形基础等。1)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且柱距较大时,基础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单独基础,这种基础称独立基础。图2-6独立基础(a)阶梯形(b)锥形(c)杯形(d)正在施工的独立基础2)条形基础基础为

6、连续的长条形状时称为条形基础。条形基础一般用于墙下,也可用于柱下。图2-7条形基础(a)墙下条形(b)柱下条形(c)正在施工的独立基础3)筏式基础当上部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条形基础的底面积占建筑物平面面积较大比例时,可考虑选用整片的筏板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传给地基,这种基础形似筏子,称筏式基础。图2-8筏形基础(a)板式(b)梁板式4)箱形基础当建筑物很大,或浅层地质情况较差,基础需埋深时,为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不致因地基的局部变形影响上部结构时,常采用钢筋砼将基础四周的墙、顶板、底板整浇成刚度很大的盒状基础,叫箱形基础图2-9箱形基础(a)构造图(b)正在施工的箱形基础5

7、)桩基础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的软弱土层厚度在5m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或对软弱土层进行人工处理困难和不经济时,常采用桩基础。桩基的种类很多,最常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桩,其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打入桩,压入桩,振入桩及灌入桩等,见图2-10。根据受力性能不同,又可以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等,见图2-11。图2-10桩基础实例图2-11桩基础(a)端承桩(b)摩擦桩2.3.2基础的构造1.混凝土基础多采用C7.5或C10混凝土浇筑而成。一般有阶梯形和锥形两种。混凝土基础的刚性角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