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七)语文试题(解析版)

ID:41882070

大小:148.1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04

2018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18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18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18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18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七)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七)语文试题(解析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儒家的“礼治”思想①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儒家礼乐典章制度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法治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法治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②以“礼治”为表征的儒家法治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首先,德主刑辅。这是儒家关于德刑关系的一个基本观点。孔于主张“为政以德”,注重道德教化,认为德教比刑罚更有效,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认为,严刑峻罚虽然能起到威慑作用,使人们不敢犯罪、但是内心却认识不到犯罪的可耻;以道德教化人们,人们有

2、了耻辱之心,就会自觉地避免犯罪。孔子在这里表达了这样一个看法,那就是刑罚是必要的,但是不要独尊、迷信刑罚,他的宗旨是重德轻刑。所以孔子主张,治国要“宽猛相济”,德刑相辅相成,“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最后实现“胜残去杀”“必也无讼”的理想状态。荀子提出“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提倡道德,主张少用刑罚。董仲舒明确提出“刑者德之辅”,把德与刑之间的关系明确提示出来,即德主刑辅。③其次,礼法融合。儒家的“礼”是其核心思想“仁”的道德境界的外化,“包含着西周以来所形成的整套典章制度和风俗礼仪,是以血缘为纽带,以君臣父子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儒家以“君臣父子

3、”之伦理道德规定放大为人们需要遵守的国家之“礼”,“肯定礼是治国之本,规范着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政治法律的根本指导原则”。孔子重视礼之本,反对礼流于形式。“礼,与其舍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成。”他提供“为国以礼”,认为国家政令是人们必须遵守之礼,所以失礼就要接受惩罚。在孔子这里,初步体现了礼与法相融合的倾向。真正奠定礼法融合思想基础的是荀子,他既反对儒家重视礼冶而轻视法的作用,又反对法家重视法冶而忽视道德的作用,而把礼与法相结合,形成了礼法并施,即“隆礼重法”的思想,开礼法融合之先河。④最后,情法互补。儒家以血缘亲情为基础,建立其宗法等级制度,主张德主刑辅

4、、礼法融合。这一前提,肯定了人情在懦家法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儒家看来,以亲情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规定远比法律法规更为重要,“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所以儒家的法治是法中有情,情法互补,“国法的制定以伦理纲常为指导原则,同时又是伦理纲常的具体化”。在儒家看来,只有合乎人情之法才会有生命力,“法合人情则兴,法逆人情则竭”,法与人情相结合,才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只有符合人情之法才是公正的,以人情为基础的法律法规才能为人们所信服。⑤儒家的法治思想与法家有所不同,它极少直接讨论刑律狱讼等问题,而是以一种防患于泰然的法——“礼”法加以约束,使人们自自觉地守法,而非被动地惧法.

5、德主刑辅、礼法融合、情法互补等法治思想体现了“儒家法学的礼教中心、义务本位、家族观念、伦理法治等价值和特质”,而这正是中国法律传统中的主导精神,所以有学者认为“孔孟才是中国司法界的真正祖师,儒家学说才是中国法学的真正源头”(节选自《新华文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认为德教比刑罚更有效,但直到西汉时期“德主刑辅”的思想才产生。B.被儒家视为治国Z本的“礼”以“仁”这一思想为核心,规范着国家的根本制度。C.儒家肯定人情在法治思想中的地位比法律法规更为重耍,提倡法中有情、情法互补的法治。D.儒家主张用防患于未然的

6、礼法而不是刑律狱讼约朿民众,以使人们能守法而非被动惧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列举孔子等儿个儒家学者的观点,论证了儒家法治思想中德主刑辅的主张。B.文章第四段屮的三处引用都是为了证明儒家的法治是法屮有情,情法互补这一观点。C.文章第五段通过对儒家与法家法治思想的比较,进一步论述了儒家法学强调以“礼”來约束人们行为这一观点。D.文章从徳主刑辅、礼法融合以及情法互补三个维度,论述了儒家法治思想才是中国法学的真正源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只要以“宽猛相济”的理念来治国,就能达到教化残暴之人

7、进而废除死刑、没有诉讼的理想状态。B.荀子“隆礼重法”的思想主张礼法融合,可见他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同时还吸取了法家的思想。C.在儒家看来,只有合乎人情、以人情为基础制定的律法才会有生命力,才会保持公正而为人接受,让人信服。D.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为当今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可见屮国的法治精神源远流长。【答案】1.B2.D3.A【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屮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小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屮A项,曲解文意。“德主刑辅”的思想并非到西汉时期才产生,董仲舒只是“明确提岀”这一观点。C

8、项,偷换概念。由文章第四段可知,儒家认为的是“以亲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