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教学大纲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

ID:41882118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4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_第1页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_第2页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_第3页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_第4页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比较文学》教学大纲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比较文学不是一种文学现象,而是一种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中国文学以及文艺学密切相关。学习比较文学对于拓宽研究视野,扩大研究领域,更新研究方法,培养枇界文学的眼光和全球意识等大有好处。“比较文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系统讲授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比较文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形成、发展及现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有

2、一个基木的认识,对木学科的基木原理以及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等方法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以此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教学活动的方式,是将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有机结合,以基本原理为纲,以具体文学事例和研究个案来说明理论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比较文学有一个具体的、系统的了解,初步具备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能力,为今后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和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打基础。考虑到这是一门专业主干课,并且理论性较强,同时,由于课吋较少(为36课时),因此在教学上以讲授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为主。在教给学生影响研究、平行

3、研究及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翻译文学等对象的研究,对丁难于理解的比较诗学只作初步介绍,不作详细分析。对于比较文学学科史作简单介绍。(-)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定位。使学生了解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理论构成。掌握比较文学的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等特征。2、学习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对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有着重要了解。熟悉并能掌握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翻译文学等研究对象的具体运用,了解比较诗学的研究运用。3、介绍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简史。对比较文

4、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初步了解,对国内比较文学研究现状有大致的掌握。(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比较文学屮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等方法。2、比较文学的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比较诗学、翻译文学等研究。(四)、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本课程既是基础课,又是提高课,要求侧重于文学理论的运用与分析,它以外国文学、中国文学、文艺学为基础课程,以具体的个案研究作为后续课程。(五)学吋分配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学时分配安排见教学大纲各章。(六)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他教学环节的安排本课程采用通常的课堂教学方式,并注重理论

5、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引导学生多思考,多阅读相关学术期刊。培养与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学牛在学习期间可根据自己学习所得,拟出感兴趣的比较文学题目,并撰写1篇小论文,提高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文学研究实践的能力。三、教学大纲绪论(2课时)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定位(4课时)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1、国外对比较文学的定义。2、国内对比较文学的定义。3、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和特征。第二节比较文学的理论构成1、比较文学方法论。2、比较文学对象论。第二章比

6、较文学的研究方法(10课时)第一节影响研究1、法国学派和影响研究。2、以事实为主的传播研究。3、影响分析法的运用。第二节平行研究1、平行研究的可比性。2、平行研究的冃的和意义。3、类同式、对比式平行研究。第三节跨学科研究1、跨学科研究的涵义。2、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及其运用。第三章比较文学研究对象。(16课时)第一节主题学1、主题学的涵义及其范畴。2、主题学的研究运用。第二节文类学1、文类学的涵义。2、文类学的划分及探讨对象。3、文类学的个案研究。第三节比较诗学1、对比较诗学的理解。2、比较诗学研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3、比较

7、诗学的研究范例。第四节翻译文学1、翻译文学的由来及其与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的区别。2、翻译文学的有关理论。3、翻译文学的具体研究。第五节形象学1、形象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视点。2、形象学的研究方向。3、形象学的个案研究。第四章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4课时)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学科形成及其发展第二节国内比较文学的研究现状介绍四、参考书目1、乐黛云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卢康华、孙景尧主编,《比较文学导论》,黑龙江出版社,1984年。3、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8、。4、张铁夫主编,《新编比较文学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5、王向远著,《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6、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干永昌等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8、朱维Z主编,《中外比较文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