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氧气疗法》ppt课件

《张鸿氧气疗法》ppt课件

ID:41882320

大小:5.06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9-04

《张鸿氧气疗法》ppt课件_第1页
《张鸿氧气疗法》ppt课件_第2页
《张鸿氧气疗法》ppt课件_第3页
《张鸿氧气疗法》ppt课件_第4页
《张鸿氧气疗法》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鸿氧气疗法》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氧气疗法南充市中心医院儿科、新生儿科张鸿概述缺氧、氧气疗法的概念缺氧的类型和氧气疗法的适应症儿科常见缺氧临床表现缺氧症状和分类氧气成分、吸入浓度氧疗方法氧气疗法效果评估主要内容氧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必须有氧气参与。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体内氧的储备包括功能残气量仅1500ml左右;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耗氧量约250ml,运动时则达2500ml,因此人体必须从体外不断获得氧气。氧气是由呼吸道吸入进入肺内,与肺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再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这一过程

2、经外呼吸、血液对氧的运输、内呼吸三个环节。其中任何环节发生障碍,都可造成缺氧。概述如果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改变,这一过程称为缺氧。缺氧的概念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氧气疗法的概念低张性缺氧血液型缺氧循环型缺氧组织性缺氧缺氧的类型和氧气疗法的适应症主要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由于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

3、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引起。常见于高山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低张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造成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所致。常见于贫血、一氧化碳中血液型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造成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所致。常见于贫血、一氧化碳中竭、大动脉栓塞等。血液型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致。其原因为全身性循环性缺氧和局部性循环性缺氧。常见于休克、心力衰循环型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所致。其原因为组织中毒、细胞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常见

4、于氰化物中毒、大量放射性照射等。组织性缺氧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困难,包括呼吸系统疾患引起的及其他系统疾患所影响呼吸中枢者。循环功能不全,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及休克严重贫血由于急性失血或脱水等原因等所致循环血量不足儿科常见缺氧呼吸困难早期表现为呼吸费力,,呼吸幅度变浅,频率加快。严重时濒于衰竭,表现为节律不整,呼吸次数减少,呼吸无力,甚至呼吸暂停20s以上。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是早期缺氧的表现。若长时期缺氧不能纠正,心率和血压均可下降临床表现(一)烦躁不安是严重缺氧开始的表现。若缺氧持续存在而导致脑部缺氧可出现昏迷和抽

5、搐。发展到心、脑、肾重要脏器供氧不足会严重威胁生命。皮肤色泽改变多表现为口唇、甲床紫绀,严重缺氧者面色青灰。但循环因素等可致口周,不一定有低氧血症;而严重贫血,有缺氧但可无紫绀出现。临床表现(二)主要根据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做出,其不足之处是不能正确的反映组织缺氧状态。PaO2和SaO2既是氧疗指证,又是指导氧疗和考核氧疗效果的指标。当然,必须指出,慢性低氧血症患者虽然PaO2<50mmHg,也不一定发生组织缺氧。而循环障碍、血红蛋白变性或细胞氧合障碍者即使存在严重组织缺氧,PaO2和SaO2仍可能正常或仅有轻

6、度异常。缺氧程度的判断程度PaO2SaO2紫绀呼吸困难神志是否氧疗轻度低氧血症>6.67kPa(50mmHg)>80%轻不明显清楚低流量1~2升/分低浓度25~29%中度低氧血症24~6.67(30~50mmHg)60%~80%明显明显正常或烦躁低流量2~4升/分低浓度29~37%重度低氧血症<4kPa(30mmHg)<60%显著极度困难出现三凹征昏迷低流量4~6升/分低浓度37~45%缺氧症状和分类氧气成分99%氧气5%二氧化碳和纯氧混合气体吸入浓度低于25%的氧浓度无治疗价值高于70%的氧浓度,持续1—2天,则易氧

7、中毒吸氧浓度:低浓度给氧<40%中浓度给氧为40%~60%中浓度给氧>60%高压氧为100%氧气成分、吸入浓度鼻导管鼻塞氧气头罩氧气帐氧气枕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给氧高压氧疗法家庭供氧制氧器、小型氧气瓶氧疗方法单侧、双侧导管前端放在鼻前庭处约1cm,新生儿和小婴儿0.5cm即可。优点:简便实用,不影响咳嗽及进食,患儿易接受缺点:吸入氧浓度不恒定,分泌物易阻塞,张口呼吸时影响效果适用于:中毒缺氧的患儿,原则为给予低流量(新生儿0.3~0.5L/分、婴幼儿0.5~L/分、学龄前儿童1.0L/分、学龄儿童1.5L/分)低浓度(2

8、0~30%)吸氧浓度与氧流量的计算公式:FiO2%=21+氧流量(L/分)×4鼻导管法单侧双侧置于鼻前庭,简单实用鼻塞法适用于鼻导管给氧效果不佳或有困难者面罩贴近口鼻,适当固定,氧流量3~5L/分面罩给氧开放密闭(加贮气囊)氧流量(L/分)吸入氧难度(%)氧流量(L/分)吸入氧难度(%)5—6406606—7507707—860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