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甲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鼻甲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ID:41890580

大小:3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4

鼻甲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1页
鼻甲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2页
鼻甲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3页
鼻甲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4页
鼻甲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甲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鼻甲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鼻甲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鼻甲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另选取62例同期行等离子鼻甲减融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60/62),治疗后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1%(54/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62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鼻痒、鼻塞、喷嚏、

2、流涕等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鼻甲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甲;地塞米松;临床疗效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指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多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等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临床主耍表现为鼻痒、鼻塞、喷嚏、鼻黏膜肿胀、鼻分泌物亢进等症状。目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际。因此,临床亟待寻求一种

3、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牛活质量。我院采用鼻甲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6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來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2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符合2004年8月兰州会议拟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支气管哮喘哮喘或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治疗前1个月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1w停用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无鼻息肉和严重鼻中隔偏曲,近期无鼻窦炎或呼吸道感染病史。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4.7岁,病程2~9年,平均5.2年。对照组男性

4、33例,女性29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1.2方法观察组62例患者双侧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5mg,并用5?细长针头分别于两侧下鼻甲黏膜下注射1mLo第1w每隔1d—次,第2w每隔2d一次,2w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均停止其它治疗。对照组患者取半卧位,用1%丁卡因棉片行双侧下鼻甲黏膜表面麻醉,再用0.1%肾上腺素行双下鼻甲黏膜下浸润麻醉。选择德国产赛隆牌全自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机,将探头分别插入双侧鼻丘、鼻中隔黏膜、中鼻甲后上方及下鼻甲外下方黏膜下行消融气化。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

5、屮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1997年海口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评分后按下列公式进行疗效判定:症状总积分改善百分率二(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x100%,251%为显效,表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21%〜50%为有效,表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21%为无效,表明症状无明显缓解,病程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二(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o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观察组62例患者经鼻甲黏膜注射地塞米松治

6、疗后,总有效率为96.8%,治疗后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仅1例患者用药后出现鼻腔干燥感,未经特殊处理症状口行好转;对照组62例患者行等离子鼻甲减融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02.2观察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62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鼻痒、鼻塞、喷嚏、流涕等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源后,IgE介导的递质释放,全身多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和免疫细胞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是可导致鼻黏膜局部血管、神经和腺体功能紊乱的疾病。各种

7、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导致血管扩张、并使鼻黏膜敏感性增加,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鼻塞、鼻痒、流涕、分泌物增多等临床症状[1]。临床研究认为: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是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对I型变态反应的发牛机制有了进一步了解,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可能是变应性疾病发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或始动因素,而体内Thl/Th2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的失衡也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休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异常免疫反应,造成Thl和Th2免疫反应失衡,从而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发生[2]。临床治疗变应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