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用公式集锦(四)推理公式、直言和复言命题

行测常用公式集锦(四)推理公式、直言和复言命题

ID:41893015

大小:9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4

行测常用公式集锦(四)推理公式、直言和复言命题_第1页
行测常用公式集锦(四)推理公式、直言和复言命题_第2页
行测常用公式集锦(四)推理公式、直言和复言命题_第3页
行测常用公式集锦(四)推理公式、直言和复言命题_第4页
行测常用公式集锦(四)推理公式、直言和复言命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测常用公式集锦(四)推理公式、直言和复言命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行测常用公式集锦(四):推理公式、直言和复言命题湖北国考省考交流12群:86518377十四、三段论的推理形式所有A是B,所有B是C"所有A是C所有A是B,所有B不是C"所有A不是C有些A是B,所有B是C"有些A是C有些A是B,所有B不是C"有些A不是C例14.有些媒体很开放,所有媒体都关注民生大事。据此,可以推出(   )。A.有些很开放的媒体关注民生大事B.有些关注民生大事的媒体不开放C.有些媒体不开放,但关注民生大事D.有些媒体很开放,但不关注民生大事例14.【答案】A。中公解析:考查三段论推理规则。由题干显然可推出A项;“有些媒体很开放”包含一种

2、特殊的情况是“所有媒体都很开放”,故B、C两项不能推出;由“所有媒体都关注民生大事”可知D项错误。故答案选A。十五、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一)矛盾关系所有……是……和有些……非……(一真一假)所有……非……和有些……是……(一真一假)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某个……是……和某个……非……(一真一假)例15.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A.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B.丙推测正确,老陈没

3、有嫌疑C.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D.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例15.【答案】B。中公解析:甲的话和丙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真可知乙和丁的话均为假,由乙的话为假可知老陈没有嫌疑,进而可以推出丙的话为真,甲的话为假。故答案选B。(二)反对关系所有……是……和所有……非……(上反对:必有一假,不能同真)有些……是……和有些……非……(下反对:必有一真,不能同假)例16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今年春运对全市中巴客运车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三名交警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乙:所有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丙: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

4、存在超载问题。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错误,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B.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C.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D.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例16.【答案】B。中公解析:考查直言命题对当关系,甲和乙两个命题是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必然有一假,已知结论只有一个是错误的,所以丙一定是真的。选项B的表述和丙一致,所以正确答案是B。例17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某单位共有20名工作人员。①有人

5、是本科学历;②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③有人不是本科学历。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单位具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的人数?A.20个人都是本科学历   B.只有1个人是本科学历C.20个人都不是本科学历   D.只有1个人不是本科学历例17.【答案】A。中公解析:考查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①和③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由“只有一个为真的”可知,②必然为假,即可推出单位的负责人是本科学历,进而推出①为真,则③为假,可推出所有人都是本科学历。故答案选A。十六、复言命题的三种形式(一)联言命题例18.“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根据以上表述,下列哪项断定必然为真?

6、A.如果小孙不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会游泳B.如果小孙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不会游泳C.小孙既不会游泳,也不会打网球D.小孙会游泳,但不会打网球例18.【答案】B。中公解析:联言命题“p且q”的负命题为“非p或者非q”,故题干等价于“或者不会游泳,或者不会打网球”。B项是相容选言命题的否定肯定式,正确。故答案选B。(二)选言命题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例19.一桩投毒谋杀案,作案者要么是甲,要么是乙,二者必有其一;所用毒药或者是毒鼠强,或者是乐果,二者至少其一。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推断一定成立?Ⅰ.该投毒案不是甲投毒鼠强所为。因此,一定是乙投乐果所为。Ⅱ.在该案侦破中,

7、发现甲投了毒鼠强。因此,案中的毒药不可能是乐果。Ⅲ.该投毒案的作案者不是甲并且所投的毒药不是毒鼠强。因此,一定是乙投乐果所为。A.只有Ⅰ       B.只有Ⅱ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例19.【答案】C。中公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由题干可知作案者是甲和乙,两者必有其一,毒药是毒鼠强或乐果,两者至少其一,所以如果不是甲投毒鼠强所为,那么可以是甲投乐果或是乙投乐果或是乙投毒鼠强所为,所以Ⅰ错误。Ⅱ也错误,因为甲可以同时投毒鼠强和乐果两种毒药。Ⅲ正确,因为作案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