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现西方哲学

第三讲现西方哲学

ID:41898796

大小:20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04

第三讲现西方哲学_第1页
第三讲现西方哲学_第2页
第三讲现西方哲学_第3页
第三讲现西方哲学_第4页
第三讲现西方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讲现西方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讲现象学运动第一节现象学运动概述1、现象学(phaenomenologie/phenomenology)的定义1)“回到实事本身”(zursacheselbst,tothingsthemselves)实事:直观中被直接给予的东西(感觉材料和对象;感性的和理智的);哲学所探讨的问题本身。2)是否是现象学的标准:现象学家参与现象学运动,采纳了如下两种方法:a作为一切知识来源和最后检验标准的直接直观,(并且,对这种直观尽可能如实地给以文字描述);对于本质结构的洞察。2、现象学的发展和主要派别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存在主义

2、哲学解释学其它第一节胡塞尔(1859-1938)的意识现象学一、描述心理学,意向性及意向性活动和内容1、描述心理学:心理学可分为发生心理学和描述心理学,后者只描述心理现象,不说明。现象学是一种描述心理学(早期观点)2、意向性及意向性活动和内容(或意识对象)意向性:意识的基本结构,即意识活动总是指向它的对象。(有些意识活动没有直接指向对象,但以对象化活动为基础)意向对象内在于意识,是被直观到的,是自身被给予,是自明的。二、现象学的方法和先验现象学1、不但思维本身不能被怀疑,而且在思维中呈现出的对象也不能被怀疑,它是自身被给予,是被

3、直观到的。被怀疑的只是思维对象所对应的作为客观实在的对象。现象学只研究在思维中呈现出的纯粹现象。不关心事物本身是否存在,即排除存在信念。两种直观和两种对象个体直观本质直观感性具体事物一般性对象,共相,本质红2、先验还原自然态度与现象学态度区分:有无存在信念对于一切有关伴随着日常生活、科学思想的存在信念(自然、经验自我、上帝等)都进行悬搁,直到达到最后的剩余——先验自我4、先验现象学:纯粹的、彻底的主观主义意义:解决观念论和实在论混杂一起的矛盾,如:作为世界一部分的主体如何可以认识整个世界?第二节海德格尔(1889-1976)一、

4、在时间的地平线上追问存在1、存在论上的区分:存在与存在者2、此在的含义及优先地位此在(Dasein)指本体论意义上的人的存在;此在的存在为生存;先于主客、心物之分的原初状态下的存在。此在的优先性在于:1)在存在者状态上,不是一种实体性的存在,是一种显现,一种可能性。2)在本体论上,能追问自己的存在,与自己的存在有一种关系。3)能追问和领会其它存在者的存在。3、此在的基本结构1)在世界之中存在a通过器具与周遭事物打交道(操劳)b与其他此在共在(操神)2)非本真和本真的存在状态a常人b向死而生3)此在存在的总体结构操心(Sorge/

5、care)—————————————————————————生存生存性事实性沉沦态状态能在被抛入失落于存在者中——————————————————————————时间性先于自身而存在已经在…中存在寓于…存在Being-ahead-of-itself——Being-already-in——Being-alongside(未来)(过去)(现在)二、后期思想1、存在与真理真理就是对存在者的去蔽,让敞开状态显示出来。真理的本质是自由。语言是人的存在方式。2、、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形而上学探讨存在者之所以为存在者的原因,并把这种原因称为存

6、在,这些原因可以是上帝、先验形式、绝对精神、权力意志等。从哲学中分离出科学,科学继续完成形而上学的任务,其特征是控制的,即技术的;(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本身的一切可能性都被穷尽了。但终结不是消灭意义上的终止,而是完成。哲学应有新的开端。诗性的思。第四节哲学解释学(hermeneutics) (又哲学释义学或诠释学)一、历史渊源和作为方法论的释义学1、渊源2、转向理解本身的研究施莱尔马赫(1768-1834)3、“理解”是人文科学的基本方法人类历史、自然整体都可以作为解释的文本狄尔泰(1833-1911)二、海德格尔实现解释学的本

7、体论转向1、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前意识的。方法论的释义学是第二位的。2、理解先于解释,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但并非截然不同。3、理解的前结构:理解者在理解前已有:前有(世界、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前见(特定的角度和观点)、前设(预先已有的假设)4、解释学的循环:施莱尔马赫:对整体的理解依赖于对其部分的理解,对部分的理解依赖于对整体的理解。海德格尔:我们从已有的视域(理解的前结构)出发,对某一现象已有了一定的理解,通过解释,隐含的东西进一步被揭示出来,解释活动的结果促进新的理解视域的形成,又会展开对这一现象新的理解和解释。对循环的态

8、度:不逃避,不消除它,而是正确进入使其充分实现。三、伽达默尔(1900-2002)确立哲学解释学1理解现象是普遍的,解释学经验是人类的普遍经验.(如认识世界其实就是把世界当作什么来看,也就是一种解释)2、理解的历史性a理解者具有不同于理解对象的特定的历史环境、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