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练习题》课件

《民法总论练习题》课件

ID:41898856

大小:332.50 KB

页数:101页

时间:2019-09-04

《民法总论练习题》课件_第1页
《民法总论练习题》课件_第2页
《民法总论练习题》课件_第3页
《民法总论练习题》课件_第4页
《民法总论练习题》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法总论练习题》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练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一章民法概述1.某乡人民政府为建造办公大楼,向该乡的甲银行贷款200万元,后因为各种原因,到期未能清偿,于是甲银行以该乡人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乡人民政府和甲银行之间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不应当由民法调整B.乡人民政府和甲银行之间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C.乡人民政府和甲银行之间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D.乡人民政府和甲银行之间是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应当由民法调整2.张甲所住的地方地理位置优越,李某早就想买下张甲的一套房子,无奈张甲一直舍不得卖。之后,张甲得知

2、其南面的邻地将要建起高楼,将会挡住其房子的光线,他佯装不知道,将其卖给了李乙,半年后,南面邻居的房屋建成,李乙的房屋照不进阳光,从而引起纠纷。李乙提起诉讼,所依据的原则,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公平原则B.等价有偿原则C.诚信原则D.意思自治原则3.张晓刚患有间歇性癫痫病,平常一般不发作。一日,张晓刚下班之后,骑车行走在路上时突然犯病,将一在路边玩耍的8岁儿童撞伤,用去医疗费200元。关于该案责任的承担,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张晓刚致害,应当赔偿全部损失B.张晓刚和儿童双方都无过错,应分担责任C.儿童家长未尽到监护责任,应由其承担损失D.应根据双方经济情况分

3、担损失4.张某和王某是邻居。张某家有一套祖传的瓷器,非常精美,王某早就想据为已有,但是张某不愿出卖。王某是供电所的所长,张某办的淀粉厂需要供电所单独接线,王某便以低价买下瓷器为条件要求张某接受,否则不给接线,张某没有办法,只得同意。事后,张某提起诉讼。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张某可以依据自愿原则进行起诉B.张某可以依据等价原则进行起诉C.张某可以依据平等原则进行起诉D.张某可以依据诚信原则进行起诉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1.甲、乙毗邻而居,乙得病需钱治疗,甲便给乙送去3千元,并对乙说:“你先用着,以后再说”。乙接收,并表示谢意。三年以后,甲、乙因口角闹翻,甲要求乙返还

4、3千元,乙拒绝。双方为此发生纠纷。现问,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甲与乙之间构成不当得利关系B.甲与乙关系构成赠与关系C.甲与乙之间构成借贷关系D.甲与乙之间构成借贷关系,但甲因时效而丧失请示法院强制乙返还借款的权利2.张某急需一辆自行车,因为其没有时间,所以委托其好朋友李某代为购买。李某来到商场,发现没有张某需要的型号,李某认为摩托车更方便,于是在没有征得张某的同意的情况下,替张某购买了一部摩托车。事后张某进行了追认,接受了摩托车并付了款。在行为人进行的下列行为中,哪些权利的行使与张某的追认行为性质不同:A.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合同进行追认B.受

5、遗赠人于知道受赠的期限内作出接受赠予的意思表示C.承租人擅自转租,出租人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D.受遗赠人于知道受赠的期限内未作出接受赠予的意思表示3.张某和李某签订了一份供销合同,双方约定同时履行合同。后来,张某因为业务急剧发展,急需货物,就在自己还没有履行的情况下,请求李某履行,李某加以拒绝。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李某拒绝张某的行为是合法的行为B.李某拒绝张某的行为是行使自己的抗辩权C.李某拒绝张某的行为于法无据D.李某拒绝张某的行为是在行使自己的请求权4.张方和李晓明是同班同学,星期一上午李老师讲完课之后,张方和李晓明展开了讨论。张方说:“支配权是对客体

6、直接支配的权利,支配权具有排他性并且支配权不存在对应的义务;而请求权则不同,是请求他人实施一定行为的权利,但是也具有排他性。”李晓明说:“我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认为请求权不具有排他性,另外,我认为抵销权是一种形成权而不是支配权,因为抵销权的作用是通过权利人的单方意思表示就使权利消灭,符合形成权的特征。”关于张方和李晓明的说法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支配权是对客体直接支配的权利,具有排他性B.支配权不存在对应的义务C.请求权具有排他性D.抵销权属于形成权,而不属于支配权5.我国法律规定,人身权是与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其他人不得非法剥夺和限制。其中,人身权从

7、法律性质上讲,属于哪种权利:A.专属权B.非专属权C.从权利D.主权利6.甲委托其在外地的好友乙代购药材,并汇去两万元钱。因一时无货,乙便以甲的名义将钱暂存银行。乙的好友丙因生产经营急需用钱,去找乙,乙便拿出甲的存折给丙,由丙的好友丁担保。乙未将上述情况告知甲,后丙因生产经营不善无力还款而引起纠纷。甲诉至法院。本案中哪些法律关系有效?A.甲与乙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B.甲与银行之间的储蓄法律关系;C.乙与丙之间的借款法律关系;D.丁与乙、丙之间的担保法律关系;7.民法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意思表示来限制民事行为的法律效力,其中附期限和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就属于自己的

8、意思表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