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选修期末试卷

高二政治选修期末试卷

ID:41903140

大小:11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4

高二政治选修期末试卷_第1页
高二政治选修期末试卷_第2页
高二政治选修期末试卷_第3页
高二政治选修期末试卷_第4页
高二政治选修期末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选修期末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市四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选修)2012.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清楚。3.第一卷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4.第二卷非选择题部分,必须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第Ⅰ卷(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2、最符合题意的。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A.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2.柏拉图认为:“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泰勒斯却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柏拉图、泰勒斯两个人的观点分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C.一元论与二元论D.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3.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特

3、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阶级性B.先进性C.实践性D.科学性4.唐朝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所蕴含的哲理是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

4、是离不开物质的6.对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学生作了如下翻译:那个人在河边说:“死去的那个人好像是我的丈夫,白天晚上看起来都很像。”这说明: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预见性C.意识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7.近代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潺潺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8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哲学上看,“有我之境”与“无

5、我之境”体现了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相对论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论D.都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映8.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近3年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首度下调,以缓解当前货币市场资金偏紧的状况。这一下调的唯物论根据是A.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9.奥数培训本是针对少数有数学天赋、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的课外辅导,但是有的学校、家长不顾学生实际,掀起“疯狂奥数”培训

6、热潮,这种做法A.没有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统一B.违背事物发展规律C.没有抓住重点D.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右图)讽刺了一些人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④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11.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如何保持高铁的高速条件下的运输安全,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全新课题。这主要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

7、准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12.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13.2011年奥巴马访华时,引用中国谚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祝福两国,放眼未来。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②“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陈谵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A.①

8、②B.②C.①④D.①②③④14.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这蕴含的哲理是A.量的积累必定引起质的变化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