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ID:41912146

大小:15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4

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1页
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2页
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3页
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4页
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痛的中医辨证论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胃痛的辨证论治赵亮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内三科上腹痛的西医认识上腹痛的西医诊断思路①如既往有高血压或心绞痛病史,心音低钝,心律不齐或伴休克,考虑:②突发上腹剧痛,板状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考虑:③呕吐、腹胀、便闭、肠鸣音亢进,考虑:④坐位腹痛减轻,呕吐剧烈但不持久,血淀粉酶升高,考虑:⑤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压痛,考虑:⑥进食油腻后发病,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和发热,考虑:⑦中上腹剧烈腹痛,触诊可触及波动性包块,按之可引起腹痛发作,听诊可闻及滚筒样杂音,考虑:⑧腹痛腹泻、暗红色血便腥臭、肠蠕动波,考虑: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⑨右上腹痛,伴黄疸、高热

2、、低血压、白细胞显增,考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胃痛的中医认识胃与他脏胃脾肺火肝特性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属阳明燥金,为阳土,喜润恶燥,以通为顺,以降为和。尤在泾《金匮心典》中云:“中者,四运之轴,阴阳之机也。”黄坤载云:“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胃痛之因胃食虚气“不通则痛”是主病机。病机寒热湿胃痛之辨首辨虚实次辨寒热辨在气在血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肝胃郁热(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疏肝理气,胃痛首选之常法。清解郁热,不效当选之变法。活血化瘀,久痛必用之要法。健脾养胃,防复固本之妙法。临证指要(1)(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3、升降同调。叶天士”脾宜升则健,胃以降则和“。润燥兼顾。即健脾燥湿与益胃生津相得益彰。三因制宜。因四时之异,因南北之别,因体质之差。心胃相关,重视湿邪(宣上、调中、渗下)。治胃注意通便,和胃莫忘利咽。临证指要(2)焦树德”痛在心口窝,三合共四合。“三合汤: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四合汤:三合加失笑散。临证指要(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