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题

高一语文期末题

ID:41914030

大小:89.6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04

高一语文期末题_第1页
高一语文期末题_第2页
高一语文期末题_第3页
高一语文期末题_第4页
高一语文期末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期末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试题第I卷阅读题(5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也在变化。从北宋前期经后期到南宋,“无我Z境”便逐渐在向“有我Z境”迁移变异,这与占画坛统治地位的院体画派的作风有重耍关系。以愉悦帝王为口的,甚至皇帝也亲口参加创作的北宋宫廷画院,把追求细节的真实写实发展到了顶峰,对细节真实的追求成了院体画的重要审美标准。于是,柔细纤纤的工笔花鸟画很自然地成了这一标准的最好体现和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尽管已开始有・此相对抗的所谓文人墨画,但整体上说

2、,上行下效,从院内到院外,追求细节真实口益成为画坛的重要趋向。与细节真实并行而更值得重视的院体画的另一审美趣味是对诗意的极力提侣。虽然以诗情入画并非由此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口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都要从这里算起。对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口觉要求。但院体画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耍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在北宋后期就已形成,到南宋院体画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为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如果看一下南宋画家马远、夏珪以及其他人的许多作品,这一

3、特色便显得极鲜明。它们大都是在颇为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的。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止是它们的美学特色,与北宋前期那种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情况很不一样,不再是北宋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口然山水。南宋山水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彖、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引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就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这是不是“有我Z境”呢?是,但又不是。相对于笫一种意境,可以说是,因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真实描写上,还是抒发

4、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诗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尽管比北宋山水已远为口觉和突出,但基本仍从属于对口然景色的真实再现这一前提Z下,所以它处在“无我Z境”到“有我Z境”的过渡行程Z中,是厚重的院体画而绝1F-意气的文人画,基本仍应属“无我Z境”。而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三种艺术意境——“冇我Z境”,则要由元代文人应來确立。(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冇删改)1.下列关于“院体应”的表述,不止确的一项是A.对诗意的极力捉倡是院体血更值得重视的一种审美趣味。但院体应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的,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B.以诗悄入血并非由院

5、体血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们,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则是从院体画开始的。C.南宋院休画将北宋后期形成的追求诗意的审美趣味发展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D.院体画把人们审美感受屮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是來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笫二种艺术意境。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北宋前期经后期到南宋,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从“无我Z境”逐渐向“冇我Z境”迁移变异,这与占应坛统治地位的院体呵派的作风冇垂要关系。B.马远、夏珪等

6、人的作品都是在颇为精细的、极冇选择的冇限场景、对彖、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來的。C.南宋山水画无论在对对彖的真实描写上,还是抒发主观悄感观念上,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基本上仍以对白然景色的真实再现为前提。D.宋元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三种艺术意境:北宋前期的“无我之境”,南宋时“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元朝文人画的“有我之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工笔花鸟画成为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追求细节真实也因上行下效而LI益成为画坛的重要趋向,这说明应中美学趣味的变化与社会的崇尚有很大关系。B.文中所

7、提到的院体画分为两类:工笔花鸟应和山水画。前者主要体现的是追求细节真实这一美学标准,后者主要体现的是对血面的诗意追求这一美学标准。C.北宋山水画中的自然山水气势雄浑邈远,具冇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特点;南宋山水画只注垂艺术家主观悄感、观念的直接表雪,不注重客观写实。D.南宋山水应虽然比北宋山水画在诗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上已远为自觉和突出,但仍属于厚重的院休画,而绝非意气的文人画,基本应属“无我之境”。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3分)游褒禅山记(节选)王安石褒禅山亦谓Z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以故其后名Z

8、口“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Z庐冢也。距其院东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