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ID:41918286

大小:108.7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9-05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届高三质量检测统一大联考语文联考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漂流异邦的古代中国人如果不把商亡后箕子东奔朝鲜的传说以及对“徐福东渡”结局的猜测算在内,今天可以确切地指出最早漂流到今中国境外的我们的先人,就应当是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秦人”了。据《史记•大宛传》,当西汉军队围攻大宛的国都时,这些“秦人”在断绝了水源的围城之中帮助守军“穿井”。从司马迁在另一处提到为大宛等国“铸钱、器”的“汉使、亡卒降”来看,所谓“秦人”,很可能也是被匈奴俘掠、后来

2、投奔大宛的西汉军人,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李陵。华北汉地社会中也有人被掳掠、甚至逃亡到匈奴政权下去从事农业生产的,后来成为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出走异国的最早的人群,因为在那里他们受到的盘剥较轻。两汉时因国内政治斗争的失败而出奔匈奴者亦时见于记载。自东汉末年以来,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流亡者远走高飞的一方天地。随着隋唐统一帝国的建立,古代中国人寓居他国的活动呈现某种新格局。由于隋唐政权对突厥和中亚国家持续的军事活动,大批士卒流失在西域固属难免。禁止汉族居民出家为僧的法令废弛后,汉族僧团的大规模膨胀导致西行求法或东渡弘法的高僧大德人数激增。除沿着陆

3、上丝绸之路向西推进的商贾之家,通过海路移居东南亚的“唐人”,由唐经宋而入元,也代不乏人。到了元朝,中国移民在南洋群岛已经相当多了。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向外移民,从晚明的1560年代起逐渐形成一个高潮。明政府在这时开放海禁,使私人出海贸易的规模急剧扩大。但由于明政府仍明令禁止移民海外,遂使出门在外多年的人不敢归国,实际上对移民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7世纪前后,吕宋马尼拉的华人已有两三万人。清前期为孤立东南抗清力量,重新实行海禁,并对出国归来的人处以死刑,但其收效仍与明末禁止移民海外的政策略同。鸦片战争前,东南亚的华人总数高达一百万人。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

4、向海外移民的范围更扩大到北美。大批中国人被当作“苦力”运送到美国,在西海岸为洋人开矿修路。明清两朝政府长期抱持敌视海外华人的立场,把他们当作化外"弃民”,视之为“无赖之徒”。海外华人在羁留地区遭遇暴虐或不公正待遇,“天朝”往往置若罔闻。直到清末,这样的政策才获得基本的调整。“华侨”的概念于是进入中国的政治文化。从光绪十九年(1893)“除华侨海禁”,到此后在各地设立领事馆,清政府终于对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渐有意识。但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狂澜冲击之下,“满洲”政权的合法性已经无可挽救,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量。(摘编自姚大力《读史的智慧》)

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箕子奔朝鲜、徐福东渡以及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等国的“秦人”,可视作迄今为止能够确切地指出的最早漂流到异邦的中国人。B.《史记》中两处记载的“秦人”,实际上很可能是西汉军人,他们战败后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了大宛,从事穿井,铸造钱、器等工作。C.华北汉地社会中被掳掠或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是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漂流异邦的最早的人群。D.与两汉时期因战争和政治因素而移居国外不同的是,隋唐时期僧人、商人加入到移民行列,移居地域也更加广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3分)A.文章第一段通过对两汉时期中田人漂流境外的分析,论证了战争和政治因素是中国人漂流境外的重要因素。B.文章第二段主要从陌唐时期不断对突厥和中亚用兵的角度论证了隋唐时期军事活动使中国人移居他国的数量大增。C.文章论述了明淸开放“海禁”对中国人移居境外的影响,使得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大量向海外移民,但又禁止移民,阻碍了出门经商者的回归。A.文章从两汉到近代较详细地论证了中国古代人民移居境外原因、发展过程,阐述了华人华侨地位的逐渐确立。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海禁政策在明清两代数度兴废,但客观上都对移

7、民潮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B.满清政府对移居海外的华人持敌视立场,将海外华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使他们成为推翻满清统治的重要力量。C.中国人向北美移民始于19世纪下半叶,大批中国人作为苦力在美国西海岸开矿修路,中国移民范围进一步扩大。D.清初的海禁政策直到光绪十九年才被废止。同时清政府也改变了敌视华侨的立场,逐渐意识到要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二)文节类文本圈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夏天的一条街道办里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人在街上走,感觉到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人在街上

8、走,怀疑世上的人们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