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管理智慧》讲座报告心得范文40

《佛学管理智慧》讲座报告心得范文40

ID:41926132

大小: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佛学管理智慧》讲座报告心得范文40_第1页
《佛学管理智慧》讲座报告心得范文40_第2页
《佛学管理智慧》讲座报告心得范文40_第3页
资源描述:

《《佛学管理智慧》讲座报告心得范文4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本周听了老师的关于佛学智慧的讲座,感触良多。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中国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和成功范例。现在中国人很少有把佛教视为外来的,印度佛教思想转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思想史方面,我认为佛教的思想广度和深度可能超过儒、道家学说。因为佛教是中印两大文明中佛教精英创造的结果,体系庞大,对问题的思考也很深入。比如,佛教讲三千大千世界,就很接近现代所谓的世界无限性。从微观上讲,佛教还认为事物无限可分。在人生的思考方面,佛教也与儒、道不同,儒家关注现实人生,而道家关注人生的无限延续,得道成仙,佛教则有

2、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之说。佛教在理论上更有深度。人有现实生命,但其未来的走向,是人一定要考虑的问题。在认识论上,佛教强调直觉思维,如禅宗这方面的思维就比其他的中国哲学更充分和丰富。另外,如唯识学,将人的意识分为多个层次,提出末那识、阿赖耶识,其至还有更微妙的第九识,这种细腻与深入值得我们思考。此外,佛教还有自己的心性学、因明学,从整体上讲,佛教的思想体系更为广傅和深入。如果没有佛教,中国的思想可能会单调很多。从文化接触的角度看,佛教入华后,与儒、道教交涉磨合,三大文化形态都岀现了深刻变化。例如,佛学的

3、很多理念对儒学构成一种启示,特别是华严禅,如宗密等人结合了禅法与华严思想,探讨理和事、理和心的关系,其理论结果在根本概念和思维方式上影响了儒家宋明理学的思考,并形成了如王阳明心学这样的结果。不同文化的接触,依然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渠道。目前我们面临着文化转型与调整,通过中西比较而综合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中印佛教的根本宗旨一致,都要解脱烦恼痛苦、超越生死。两者的差异表现在思想和实践两方面。中国佛教中禅宗和净土宗相当有代表性,并在后來的发展中占支配地位,这都是印度没有的宗派。这两派都强调修行的简易,如净土宗认为通

4、过简单的念佛就能往牛极乐,而禅宗强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这都是卬度佛教所没有的。从神灵结构的角度讲,两者区别也很大,印度佛教强调罗汉、菩萨、佛这三个神灵层次构成依次提高的系统,其间界限清晰一一罗汉自觉,菩萨自觉、觉他,佛不但自觉、觉他,还觉行圆满。但佛教传入屮国后,菩萨的地位变得很高,围绕四人名山形成了四人菩萨的信仰,特别对观咅菩萨的信仰更为普遍,其知名度甚至超过了释迦牟尼。这与中国社会的特殊条件和需要有关,作为一个宗法社会,中国社会很看重男孩,于是观音也由男变女,成了送子娘娘,而整个佛教的神灵崇拜系统

5、也因此而调整。此外,中国佛教徒的生活方式与印度不同,如印度佛教徒不参与农业生产,屮国则强调农禅并重,一日不做,一□不食。与印度相比,中国佛教的特性有六个方面。一是重自性,强调发掘、显现原有的木性以成佛。二是重现世,即现实人生,想通过拜佛增加现实中的福禄寿;印度佛教则强调经过漫长、多世的修炼方能成佛。中国的禅宗和目前的人间佛教更关切人生问题,强调通过道德普及达到人间净土。三是重禅修,有众多的修养方法都是屮国人自己的创造,这与佛教本来提倡的戒定慧三学重点不同。四是重顿悟,一有体会,当下即是。印度虽然也讲顿悟

6、,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强调修炼的渐进性。五是重简易。中国人不喜欢太复杂的东西,如法相唯识宗好谈名相,较为繁琐,很少受关注。相反,只求念佛的净土宗,信徒就很多。六是重圆融。中国佛教的发展本身逐步走向融合,从隋唐的八派走向禅净合流,并在其中融合了天台、华严、唯识各宗的思想。而印度佛教屮派别分立,更强调彼此的差异。方立天:中国佛教思想丰富了传统文化,而这与其自身的学理系统以及与儒道的区别有关。儒家是人木主义系统,追求个人修养与社会秩序的安定;道家讲自然无为,强调尊重客观规律;佛教重解脱,即解脱人类的烦恼痛苦、超越

7、生死轮回,是一个解脱主义的系统。人类总要而对死亡,如何安顿死亡是人类信仰的需要,也是佛教能在屮国生根、开花、结果的原因。佛教的解脫主义系统还为屮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念,即因果报应。佛教宣传缘起论,强调有因必有果,认为它不仅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生的法则,虽然中国以往也有近似的因果报应论,但其视域较为狭窄,不如佛教的那么系统完整。有了这个理念,很可能对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与稳定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对于佛教的信仰还在发展,是正常、必然的现象,也是符合群众信仰需求的。大约20年前,我与季羡林先生一起在人

8、民大会堂参加一次宴会,我问他世界上有这么多不同的宗教,哪种比较好。季先牛回答说:“佛教,因为它讲的道理比较切合人生与社会的实际。佛教对中国社会的正面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调整心态。佛教讲“无我”,即不要太突出、太强调自我,这种思想对破除名利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Z风都有意义。其二提高道德。如佛教的自我定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净其意,是诸佛教”,说明它是建立在因果报应基础上,要人去恶从善的道德性宗教,对道德建设有普遍意义。其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