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案5(中职教育)

《促织》教案5(中职教育)

ID:41930087

大小:57.0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05

《促织》教案5(中职教育)_第1页
《促织》教案5(中职教育)_第2页
《促织》教案5(中职教育)_第3页
《促织》教案5(中职教育)_第4页
《促织》教案5(中职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织》教案5(中职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促织》教案王健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2•了解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跌宕多姿等特点,了解作者通过怎样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3.掌握课本所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多义实词,尽可能熟悉一批文言词语。教学设想1・课文较长,故事情节曲折多变,但语言较浅近,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提示、注释,查阅词典,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编写情节提纲。2・为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引一则跟它和类的野史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同旨异体的文章,并进一步把握《促织》的题旨。3・《促织》的结尾,历来有争议,通过讨论,求得比

2、较一致的看法。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简介作者及作品,通读课文,解决词句疑难、分段。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题解: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作者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另IJ号柳泉。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屮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

3、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2.通读:(1)提出要求:①先看课文“预习提示”,曲出关键句子。②对照注释逐段通读课文,虺岀不懂的词语句子。③阅读时思考下列问题:作者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全文;紧扣线索,简要归纳段意;结尾“异史氏曰”是否是多余笔墨?(2)通读课文:学生根据教

4、师提出的要求自读课文。教师指导,一些简单的疑难,随时个别解决;困难较大,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板书,准备讨论答疑。(3)解释疑难词语句子:学生通读课文结束,教师根据板书,解释疑难词语句子(限于课本未加注释或虽有解释但不够恰切的)。①不终岁,薄产累尽:累尽,课文注释“受累而赔尽”。按:累,音1Qi,这里作亏损讲,就是“赔”的意思,“累尽”应作“赔光”讲。②成然成名(认为)很对。然,是;然Z,以Z为然。③展玩不可晓:翻来复去的细看,却不明(是什么意思)。展,展转,翻来复去;玩,玩味,细细地体会。④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句屮“复算”,课文注释“算帐,追

5、究”,细味“复”字没有落实。这句应该是两句话两层意思,第1层是母亲骂,笫2层是父亲再算帐。⑤思试之斗以觇之:前一“之”代“蟋蟀”,后一“之”代“蟋蟀角斗的本领”o“以”,连词“而”o“觇”,窥视,此处是“看”的意思。⑥乂试Z鸡:(接着)乂(拿它)跟鸡试斗一次。“试Z鸡”即“试Z以鸡”、“以鸡试Z”o3・分段:(1)讨论:①贯串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促织)②以“促织”为线索,本文可分儿部分?参考:全文9段,前面8段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最后一段是作者评论,属作晶的附带部分。可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束这四个部分来分的;另一种是按段紧扣“促织”

6、这条线索划分的,建议把这两种分法,编写一个简单而又清楚的结构提纲。(情节提纲编写的指导:具体进程:先用幻片放映学生编写的两份提纲,让同学们略作评判,教师简要点拨:然后教师出示自己所编写的提纲,供学生修改自己的提纲时参照。要强调教师的提纲不是唯一正确的标准,只供借览,不可照搬。)教师的点拨,注意如下几点:1・要注意“发展”与“高潮”两个阶段的区别。高潮,表现为矛盾比发展阶段更趋尖锐,往往形成一种新起的,惊心动魄的或更奇异的波澜。成名“虫死子亡”,就是这种矛盾更趋尖锐,别起波澜的重要标志。2•情节的每一阶段都包含若干主要细节,主要细节间带有由一事向另一事发展或转化的

7、性质。细节可单独成段,也可分属上下两段,还可一段包括几个细节,不要机械地按自然段划分细节。3・每一阶段的线索提示,要兼顾“事”与“情”两个方面。单提“事”,不能完整地反映作者的构思思路。4・用语要注意简炼,语句的长短要大体一致。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创作意图,情节构思和表现手法;分析作者的思想局限性;补充点作业,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过程一、从检查作业入手,导入课文分析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情节提纲的编写任务。指名学生,要求流畅地朗读课文第7段;并用三言两语说明本文的创作意图和情节特点。导入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表现

8、手法。二、作者创作意图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