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抗震设防管理的若干建议

关于城市抗震设防管理的若干建议

ID:41931933

大小:20.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4

关于城市抗震设防管理的若干建议_第1页
关于城市抗震设防管理的若干建议_第2页
关于城市抗震设防管理的若干建议_第3页
关于城市抗震设防管理的若干建议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城市抗震设防管理的若干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抗震设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按照确定的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抗震设防管理涉及地震、发改、国土、规划、建设等多个部门,近年来,各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城市抗震设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抗震设防管理牵涉面广,涉及地震、发改、国土、规划、建设等多个部门,现有的部门管理职能交叉,职责界定与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有出入。中国地震局在《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中明确了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而建

2、设部在《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中也明确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这造成了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中地震主管部门同建设主管部门之间管理职能交叉局面的出现,也使人们在对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上产生分歧,严重影响了抗震设防工作的开展。(二)抗震设防要求监管不到位。全国大多数城市未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到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使重大建设工程和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工作无法从项目立项、设计等源头抓起,地震部门的抗震设防执法变得十分被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一般是直接依照《中国地震动区划图》标示的地震动参数确定,在一个城市的地

3、震动参数基本上是一样的,这就导致了地震部门审批的内容和结论大同小异,因此,有些部门认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多余,而实际上《中国地震动区划图》的适用范围是有严格限制的,需要进行界定,而且并不能优先适用于已开展地震小区划的地区。(三)基层力量薄弱。由于地震部门的管理体制是国家垂直管理到省,省以下的市、县地震部门归当地政府领导,很大一部分是合署办公或者内设机构,尚无独立的工作机构,管理体制不顺使得省级地震部门对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管理有限。很多市、县地震部门面临领导不够重视、经费投入不足和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困难。一些基层地震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理解掌握国家有关法律

4、、法规不透彻,管理滞后,工作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抗震设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抗震设防意识淡薄。尽管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就开始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问题,但由于地震发生的概率小,对抗震设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二、加强抗震设防依法管理的对策建议(一)进一步依法明确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应依法对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职能重新进行界定,理顺工作关系:一是各级政府应明确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发改、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在审批建设工程项目或建设规划设计方案时,必须将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审查的主要内容之一;二是要求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可行性

5、研究或设计时,必须按地震主管部门核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和监理;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级地震主管部门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职责,不仅要管理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还应参与抗震设防要求使用环节的监督审查,对已建的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其产权所有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二)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健全基层地震工作机构,为市县抗震设防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经常性地开展以抗震设防管理为主题的多部门联合执法,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管

6、理优势,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弥补跨行业、跨部门执法法律依据不足的缺陷,解决单一部门执法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减少执法疏漏,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使抗震设防管理迈入科学规范的法制化轨道。加强业务培训,建立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严格依法管理,既不缺位,也不错位,建立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度。(三)加大宣传力度。目前,我国公众地震知识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尚待加强,要进一步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实效,增强社会公众在科学认识地震、应急避险、社会救助等方面的防震减灾意识,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深入持久地做

7、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做到一手抓执法,一手抓宣传,把宣传工作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使之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为抗震设防依法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