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罗坪特大桥主塔上塔柱锚固区工艺试验的研究

关于铁罗坪特大桥主塔上塔柱锚固区工艺试验的研究

ID:41932661

大小:47.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4

关于铁罗坪特大桥主塔上塔柱锚固区工艺试验的研究_第1页
关于铁罗坪特大桥主塔上塔柱锚固区工艺试验的研究_第2页
关于铁罗坪特大桥主塔上塔柱锚固区工艺试验的研究_第3页
关于铁罗坪特大桥主塔上塔柱锚固区工艺试验的研究_第4页
关于铁罗坪特大桥主塔上塔柱锚固区工艺试验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铁罗坪特大桥主塔上塔柱锚固区工艺试验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铁罗坪特大桥主塔上塔柱锚固区工艺试验的研究摘要:通过锚固区工艺试验的研究,确定最终孔道摩阻系数,从而最终确定初始张拉力及最终伸长量,为张拉施工提供良好的依据。关键词:锚固张拉摩阻系数仲长量初始张拉力一、索塔U形预应力锚固区概述上塔柱采用空心五边形断面,断面尺寸为顺桥向宽为6.5m,横桥向宽为4.8m,壁厚1.4m(顺桥向)和0.8m(横桥向)。在斜拉索锚固区配置了U形预应力钢束以平衡斜拉索的水平分力,U形预应力钢束莒率半径为1.60mo塔柱U形预应力筋为15・19和15・22两种钢绞线,强度级别为标准强度Ryb=1860MPa,Eg=1.95xlO5MPa,松弛率小于0

2、.035的270级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二、试验方案1、试验孔道的位置选定:在7#主塔右幅中塔柱上进行试验,第一束管道距浇注层面400cm处,按设计规格型号设Nl、N2束,共2道,张拉槽口交错布置。其屮N1束锚具型号为15-19,N2束锚具型号为15-22,如图所示:2、预应力预留孔材料选择:NkN2束15-19和15-22两种锚具型号按设计均采用(pll6塑料波纹管留孔。3、上塔柱U形预应力钢束管道摩阻系数(1值的测定(1)、试验依据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测定孔道摩阻系数的方法。(2)、测试内容对于每种孔道均进行张拉过程中的摩阻力测试,张拉荷

3、载共分10级,分别为10%P,15%P,20%P,25%P,30%P,35%P,40%P,60%P,80%P,100%P,对每一级荷载张拉时读取主动端及被动端数值、钢绞线引伸量值。(3)、孔道摩阻系数的测定方法A、当试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MPa)的85%时,安装锚具及千斤顶等准备工作。B、两端千斤顶同时进油,张拉至设计荷载的10%P时,量测伸长值,并作好记录。C、被动端封闭,主动端进油张拉,张拉时按要求分级加载,并量测每一级的仲长值和读取被动端及主动端千斤顶的读数,并记录。D、张拉到控制应力后,持荷2min,最后量测记录伸长值。E、孔道摩阻系数卩值的推算。按以上方

4、法测试三遍,根据测试结果,算出三次试验的主动端的油表最终平均张拉力为Pa,被动端的平均张拉力为Pb。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可推得:

5、1=-[In(Pb/Pa)+KX]/0其屮

6、i——被测试管道与预应力钢筋的摩阻系数;Pb——被动端的张拉力;Pa——主动端的张拉力;K-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K=0.001(参考规范取值);X-从张拉端至被动端的的管道长度,N1束为10.25m,N2束为11.51m,单位以m计;0-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以弧度计,本方案中取。4、预应力张拉施工控制工艺确定(1)、张拉仲长值的推算A、所采取数据,均以油压表

7、读数为准,并根据油压表及千斤顶的配套标定曲线确定张拉的吨位。B、千斤顶与钢绞线的摩阻假定为零。C、理论仲长值的计算公式:其屮

8、1—被测试管道与预应力钢筋的摩阻系数;P——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力;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匕・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以rad计。Eg—预应力钢较线的弹性模量,取值1.95xlO5MPa.Ay—预应力钢饺线的截而而积.根据PT-PLUS犁料波纹管的计算伸长值、实测伸长值及其之间的差值百分比统计表如下:编号计算仲长值ALOnm)实测仲长值ALl(mm)N1N2(2)、初始张拉力的确定根据分级加载的结果,假定各级荷载为初张拉

9、力PO,推算实测延伸量:L=(P为控制张拉力),并将结果按下表统计:三、试验结果1、上塔柱U形预应力钢束管道摩阻系数卩值的测定(1)、测试过程对于每种孔道均进行张拉过程中的摩阻力测试,张拉荷载共分10级,最终设计吨位19束为3711kN,22束为4297kNo(2)、孔道摩阻系数的测定结果实验结果为,N1预应力束试验的主动端油表对应的张拉力为Pa=3711KN,被动端的最终平均张拉力为Pb=2255.4KN。根据公式

10、1=-[In(Pb/Pa)+KX]/B,K取0.001,X=11.51m,0=3.141592计算的

11、i=0.155N2预应力束试验的主动端的油表对应的张拉力

12、为Pa=4297KN,被动端的最终平均张拉力为Pb=2593.8KN。孔道长度X=10.25m计算的)1=0.157试验中张拉端与锚固端交替后,张拉力有所不同,但取平均值后N1与N2的孔道摩阻系数基木相同均接近0.16o2、初始张拉力及伸长值确定(1)、张拉伸氏值的推算理论伸长值可采取计算公式:试验吋理论伸长值(单-端张拉)N1束,Ll=11.51m,AL=64mm;N2束,L2=10.25,mAL=57mm由于试验时,采用张拉端一端张拉,实际测量伸氏值为工具锚外端钢较线的伸长值,计算理论伸长值吋工作长度两端共计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