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期末语文月考新课标试卷

高二下期末语文月考新课标试卷

ID:41938187

大小:7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05

高二下期末语文月考新课标试卷_第1页
高二下期末语文月考新课标试卷_第2页
高二下期末语文月考新课标试卷_第3页
高二下期末语文月考新课标试卷_第4页
高二下期末语文月考新课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下期末语文月考新课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下期末语文期末新课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做答时,将单选题答案按题号填涂在机读卡上,将多项选择题和笔答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国语》为何不是“经”书张居三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据传作者也为同一人,但始终没有成为“经”。“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在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一的主要工具,也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经”与封建社会相始终。这三个特点,也是成为经典的标准。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论语》和《孝经》都有过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经历,就是取决于它们是否迎合帝王的行为和心理,是否迎合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合

3、则为“经”,不合则去之。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解《春秋》。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傅庚生先生指出其尚有墨、农、法、阴阳、黄老等思想的萌芽分布于鲁、齐、晋、郑、越等诸语当中。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论大骨、论楛矢等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也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朱熹云:“《国语》使

4、人厌看。”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周、齐、郑等语,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鲁语》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楚、吴、越之语,则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实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藉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也颇受那些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其“春秋外传”的声誉。清代编修《四库全书》

5、,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欲建立一个别于《十三经注疏》的体系。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将《礼记》中的《王制》、《大学》、《中庸》独立出来,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选自《光明日报》)1.下列对有关“经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6、A.所谓“经书”,是封建社会中最高统治者从历代儒家著作中挑选并且认可的经典之作。   B.成为“经书”的条件之一是必须受孔子“真传”、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C.“经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并作为培养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   D.“经书”的入选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受到封建帝王的行为、心理以及统治需要的左右。2.下列对《国语》未能成为“经书”原因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国语》的思想未能定于儒家一尊,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都有分布和体现。   B.《国语》中对于孔子有关事迹的一些记载,有损孔子在封建统治者心目中的形

7、象。   C.《国语》的作者不通晓《春秋》,无法对《春秋》内容的内容进行充实和阐发。D.《国语》辞采浮艳,多受学者诟病,前后内容风格不统一,遭史家批判质疑。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