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

ID:41940738

大小:28.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4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阅读能力发展目标(一)能梳理文章的基本思路。(二)能品味重要词句,理解其屮蕴含的情感。(三)能基于文本,探究文章的主题意蕴。二、人文精神涵养目标能理解作品的人文意蕴,丰富人文积淀。【教学重点】一、由标题切入,梳理文章思路。二、品味重要词句,理解其屮蕴含的情感。三、基于文本,探究文章的主题意蕴。【教学难点】基于文本,探究文章的主题意蕴。【学前准备(预习)】课前1周布置下列预习任务:一、学生搜集、阅读关于陆蠡其人、其事、其文的资料。因学界对陆蠡的研究仍显不够

2、,学生能搜集到的资料有限,故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补充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便于学生更全面了解陆蠡。二、识记、理解重要字词的“音、形、义”。在学生个体白学基础上,利用早读时间,由科代表组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竞赛、互测、互评等形式,强化识记、理解。【主要教学过程】—、由标题切入,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学习任务:研究标题,概括文章基本内容。习惯培养:在文中圈点批注。学习形式:个人自读、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二、扎根文本,细读深品,梳理基本思路,理解基本内涵。主问题:文章怎样写囚绿?我为什么要囚绿?作者借

3、囚绿表达怎样的思想内涵?学习任务:细读文章,筛选、品味能体现“我”对“绿”的行动、情感、称谓以及“绿”的表现、精神的重要词语,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基本思路,归纳文章的基本内涵。习惯培养:在文中圈点批注;绘制图表。阅读方式:朗读与默读有机结合学习形式:个人自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设计说明: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所在。教师针对课堂生成,引导学生细读深品。三、深度开掘,探究文章的主题意蕴主问题:作者借囚绿表达怎样的主题意蕴?教师提示概括主题意蕴的基木原则:基于文本,合情合理,可适当结合作者生平、

4、写作背景,但忌牵强附会或贴标签。学习任务:1.学生小组讨论并概括本文的主题意蕴。2.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探究成果,全班讨论、评议。3.教师适时适当补充其他研究者对文章主题意蕴的概括,供学生讨论、评议。学习形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设计说明: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在。教师针对课堂生成,引导学生体验如何进行合理的、个性化的、深度的解读。四、课外练习,以写促读,深度拓展选做题:(二选一,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1.《囚绿记》主题意蕴探究2.《囚绿记》精妙的语言(可选炼字、句式或修辞手法等某一方面來写

5、。)【板书设计】(此略)教学设计说明一、基于梧州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基本理念及原则,设计教学。我市髙中语文教研员陈军宁老师提出了全市髙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基本规律,基于思维,基于能力,基于学情,根据文体、文本特点,扎根文本,细读深品,有效培养阅读基本能力,丰厚人文积淀,促进精神成长”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本设计正是积极践行的成果。二、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突显语文学科特色。《髙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认为,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属性,人文性是在工具性基础之上的自然延伸、发展:

6、它是“延伸”的,而不是基本的和主要的,二者轻重不可倒置;它是“自然而然”地延伸的,而不是刻意拔高的、强行安插的或生硬灌输的。工具性一旦离开了思想与情感的挖掘,必是僵死的;人文性一旦离开了基本的语言训练,必是虚无的,往往导致学科泛化、错位,导致语文课的基本属性的稀释、消解,将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或思品课等等。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对应工具性与人文性这两个性质,分别提出了“阅读能力发展目标”和“人文精神涵养目标”,并在教学中加以落实,突显了语文课堂浓郁的语文味。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7、课后练习具有高度一致性。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认识明晰、深入,教学指向集中、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洗练、逻辑性强。四、结合文本特点和学情,巧妙设计教学。第一巧,巧在预习设计。课前1周布置针对性强的预习任务,使学生通过预习,具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巧,巧在“切入点”。本设计从标题出发,紧扣标题关键词,围绕“文章怎样写囚绿?我为什么要囚绿?作者借囚绿表达怎样的主题意蕴?”这三个主问题,扎根文本,细读深品,梳理基本思路,理解基本内涵,探究主题意蕴。这样的切入既干脆

8、利落又突出重难点,扎实落实教学目标。第三巧,巧在设计核心、精要并富有逻辑性的任务、问题,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严密有序,层层深入,扎实落实教学目标。第四巧,巧在将教师的指导点拨与学生个人自读、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有机结合,形成师生对活、生生对话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思考、分享的平台,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课堂呈现一定的思维深度,突显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第五巧,巧在既重预设,更重生成。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咀嚼品味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