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史学的发展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从日本史学的发展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ID:41941215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5

从日本史学的发展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_第1页
从日本史学的发展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_第2页
从日本史学的发展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_第3页
从日本史学的发展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_第4页
从日本史学的发展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日本史学的发展看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日本对华态度演变——以史学发展为核心12历史普本高明1240210016摘要: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紧邻以及东亚中华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亚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代以来日本在文化逐步实现对华认识客体化的同时,其对华认识也在不断发生麓变化。在日本史学界产生的种种思潮最终在日本的对华认识中也得以体现。而在得到官方支持的“皇国史观”最终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观念的同时,日本也走向了军国主义的不归之路。关键词:日本史学观念社会功能中图分类号:K03日本作为东亚中华文文化圈的重要成员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在白川江一战使得日本认识到唐帝国的

2、强大之后,日本举国上下开展了学习唐朝的运动,与此同时日本虽然看似臣服于唐王朝的文化,但是其政治上任然是独立于唐王朝的存在,而非传统认识上的“藩属”关系。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曾经这样定位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如同制作豆腐,已经有了成为豆腐的物质,但没有可以使其凝固的外力,而中国文化就如同盐卤可使其凝固而形成豆腐。如果再举一例的话,就同儿童一样,可以掌握知识的能力天生已经具备,但到能将知识变为其所有还是要在年长者的教导下才能实现。”•《,湖南也断言在中国文化最初影响日本的时期,日本民族还尚未形成真正的国家形态,这一点不光日本如此,在东亚其他国家的

3、历史中也能得以体现。诚如内藤氏所说,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催化剂,有了豆浆却没有盐卤,豆浆无论历时多久都难以形成豆腐,日本文化真正形成,在于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不到三百年的统治,但是在这不短不长的三百年里,却产生了绚丽多彩的各种史学思想,而这些思想的苗头也在日后不断开花结果,从对华认识乃至于日本对华决策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日本“国学”的产生与发展。日本的“国学”的产生,明确的来讲与中国文化的刺激是分不开的的,湖南的学说在“国学"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江户幕府开国后,日本上下开始了对于战国以来相袭而成的文化的大改造。在“下克上”的战国时代,

4、秩序荡然无存,而江户幕府的文化上的秩序重建的最重要的决策就是提倡朱子学,相对于强调“众生平等”的佛教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朱子学,对于统治秩序的重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朱子学在江户时代一直作为官方意识形态而存在。但是就在德川家康实行一系列政策改造日本的同时,日本社会的内部却也在发生质的变化。日本史上最为著名之变乱“应仁之乱"发生后,日本的文化岀现了下移的趋势,文化原本把持于公卿贵族之手,但是历经变乱之后,公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将其学问传之于普通民众,因而在当战国乱世结束后的承平治世,平民化的文化得到了发展,出现了文化的繁荣,尤为重要的是日本的

5、学术界出现了复古的倾向,在“岛原之乱”后,德川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宣布实施锁国后,事实上的封闭使得日本人的日本人“文化的兴趣面向了内部,以致日本文化出现了内在的发酵”,同时也造成了“排外意识的抬头”2這句話的兩層含義一是说明异于外来文化日本文化正在被创造出来,而这种新生的文化被赋予了对抗异域文化的功能和力量。不得不提的是,就是在江户幕府开国后不久,中国国内发生了一件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形势的大事一1644年满清入关取代明朝,这件事件在当时日本人的心目中被称为“华夷变态”,此前以往,日本人对于中国最大的心理劣势就在于“华夷之辩”,对于日本来说,中国作为

6、华夏正统而日本作为东海岛夷的事实是日本在对华交往中最大的心理劣势。而在明清易代之际,作为华夏正统的汉族王朝一明,被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王朝——清所取代,在日本人的眼里,一直以来作为东亚文明中心的汉族王朝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下覆灭了,这是否意味着长久以来被奉为经典的儒家学说在中原汉族实践的失败呢?还是说是孔孟之道的失败呢?这一事件在日本乃至东亚地区产生了两大影响:首先是中国正统地位的丧失,长久以来,接受儒家文化的东亚国家都以中原王朝正统,而这一观念正是基于僥家文化的“华夷”观念,而“华夷变态”的发生时的原来的“华夷之辨”失去了现实的基础,中国的正统

7、地位自此丧失,而这一影响在今天也得以体现,故而东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对于中国至今怀有偏见。再次就是刺激了日本民族文化的自觉,儒学在中国并未能使中国摆脱被外族统治而亡国的命运,那么,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还值得日本学习么?这一事件刺激日本人去发掘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从而促进了日本国学的产生。国学起源于17世纪日本学者对于日本日本古典、古语的研究。户田茂睡、下河边长流、契冲等提倡歌道之复古,展开了对《万叶集》的注释和研究,特别是契冲开创了考证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其后的荷田春满对歌学揉入“道学”的因素,后被贺茂真渊所继承和发展。国学家在所谓的“古道“与“儒佛“的对

8、立图式下开展“自他”的叙述,将儒佛加以排斥。而在“国学”的最终形成阶段,本居宣长不仅在语言、文字、国体等方面全面批判儒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