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用)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课程](用)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ID:41945938

大小:162.8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04

[课程](用)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综合练习_第1页
[课程](用)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综合练习_第2页
[课程](用)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综合练习_第3页
[课程](用)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综合练习_第4页
[课程](用)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综合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用)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综合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春期开放教育(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和“从天而颂Z,孰与制天命而用Z。”两句都是“……孰与……”式,前句的“孰与”表示比较,后句的“孰与”表示选择。2.“妾得无随坐乎”的“得无……乎”意思是该不会……吧?。3.“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的“令”后省略的是“令”后省略兼语“之”(柳宗元)。。4.“了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的“与”后省略的是借债人5.“夺项王犬下者,必沛公也。”中的“者”的词性是代词或辅助代词,在这个句子小的意思(夺取项王天下)的人;“陈涉者,阳城人也。”中的“者”的词性是助词或语气

2、助词。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中“莫”的词性是无定代词,意思是没有谁。7•“然则”在先秦时期是两个词,“虽然”也是两个词,前者是指示代词“然”和连词“则”的连用,后者是连词“虽”和指示代词“然”的连川。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中“或”的的词性是无定代词,意思是有的人。9.“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中“莫”的词性是否定性无定代词,意思是没有谁。10."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Z过也。”中“是”的词性是代词,意思是这。11.句尾语气助词“哉”表示感叹语气。12.语气助词“夫”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一般称“发

3、语词”。13.“其知恐而畏也市矣”的“也”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14.句尾语气助词”矣”表示动态直陈语气。15.“己”字用于句尾表示陈述语气。16.旬尾语气助词“邪”表示疑问语气。17.句尾语气助词连用时,语气的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助词上。古书注解的主要体例是传注体、义疏体和集解体、三种。19.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释词、通句、疏释全章大意、评说。20.古书注解中的传注体的常见名称有注和笺两种。21.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解文献词句为主的注解体例。22.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注解体例。23.义疏体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解体例。24.“读若”、“读如”是

4、用譬况的方法给某字注音。25.“貌”这个术语是川来表示某种情貌,被释词多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的,相当于“……的样子”。26.“曰、为、谓Z”这三个术语是用来释义的术语。27.“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属于声训术语。28.“读若”、“读如”、“读为、读曰”是注音术语。29.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样式。古代文体分类的标准有三个,它们是语言形式、文章内容和应用范围。30.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曹丕。他划分的四类文体是:奏议;书论;铭诔;诗赋。31.我国系统而全面地论述文体的著作是南朝齐梁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第一部按文体分类的古代诗文选集是《昭明文选》。32.清代

5、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将文体分为十三类,韩愈的《答李翊书》属于书说类。33.书序这种文体,放在书前的叫序,放在书后的叫跋,又叫“后序”。34.按姚鼐的分类,《孟子》、《韩非子》属于论辩类、《汉书・艺文志序》属序跋类,《段太尉逸事状》属于传状类。35.我国古代散文包括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应用文儿类。36.赠序是专门为赠送友人而作的文章。37.按照姚鼐文体的分类,《太史公自序》属于序跋类,《柳子厚墓志铭》属于碑志类。38.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羌异分类,可分为散文、韵文、骈文三人类。39.在我国占代诗歌发展史上,人们把唐代以前及唐代以后不讲求格律的诗歌叫做古体诗(古诗

6、),把唐代以后按照格律创作的诗歌叫做近体诗(今体诗)。19.古体诗与近体诗(格律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句数、押韵和平仄、对仗的不同。19.律诗(不包括排律)无论七言述是五言,都是由四联组成。各联的名称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绝句不论五言述是七言,都是四句。20.在诗律中,“对”的意思是统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反;“粘”的意思是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相反;对仗:又称“骈偶”、“对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列为“偶”,都是两两相对,古代的仪仗也是两两相对的。21.近体诗的句数有严格的规定,计有三类,律诗、绝句、捷律°22.

7、仄是不平的意思,指上、去、入三声。23.诗的对仗是指词语相对,即同一联的两句中位置相同的词要词性相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24.词律中的词调是指填词时依据的乐谱,词牌是各种词调的名称。25.词调是写词吋依据的乐谱。26.“两个黄禍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属于对偶的修辞手法。27.史传的体裁主要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50..律诗的对仗是两句话在结构、意义上两两相对,工对是指用一小类的名词或形容词对仗,宽对是指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借对是指不用字在句中的意义对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