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科技殿堂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5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科技殿堂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5

ID:41951485

大小:125.5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4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科技殿堂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科技殿堂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科技殿堂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科技殿堂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科技殿堂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科技殿堂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建筑的特征一、基础夯实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房標(lin)接1$(sun)••1曼地(man)斗拱(gong)••B.俄曽(qiang)水榭(xie)••棺墩(tud)蚂蚱(mdzha)•••C.蒙骗(meng)提防(di)••唱和(hQ)穹隆(qiong)••D.缅甸(mian)潜力(qian)••纯粹(cui)脊背(ji)••解析:“脊”读ji。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筹莫展大张旗鼓舍近求远B.窜改反唇相讥若既若离琼楼玉宇C.厮杀悄恍迷离鉴往知來穷源竞委D.羁绊理曲词穷年屈德劭反复无常解析:

2、B.若即若离;C.穷原竟委;D.理屈词穷。答案:3.在下段文字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虚词。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疔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來。()在中国,古代智惹的疔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答案:除掉甚至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梁思成先牛对屮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川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B.针对古建筑上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个痼疾。A.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

3、族数「年文化史中一个无与伦比的建筑体系。B.在清静的街道上,在鳞次栉比的住宅区,有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它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目标。解析:A.“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此处使用对象错。B.“信笔涂鸦”,比喻字写得潦草,常用作自谦之词。C.“无与伦比”,伦比,类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本句只是强调中国建筑的独特性,并TL用“无与伦比”也与事实不符,故错。D.“鳞次栉比”,像金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答案:D3.下列各句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建筑和语言文字-•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

4、,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B.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來的坚实根慕,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C.清华人学是梁思成一生钟情的地方,美丽的校园不仅记载了他成长的足迹,而且留下了父亲梁启超的身影。1915年至1923年,梁思成在这里学习生活了约八年多。D.中国各地的屈住建筑,又称民居。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使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而貌。解析:B.“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句缺介词“对”;C

5、.“约”与“多”语意重复;D.成分残缺,去掉“由于”或者“使”。答案:A4.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正确的是()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③我想,用图画來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M廊。⑤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A.①②④③⑤B.①④②⑤③C.⑤①④②③D.⑤②③①④解析:按照“建筑一般对称——特殊的建筑不对称——探究原因一一白然成趣的需要

6、”的逻辑顺序排列。答案: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中国建筑的“文法”□梁思成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一一屮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松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牛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桁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

7、文法”,而斗、拱、梁、杭、椽、梯、楹柱、根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己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祐,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檢题数尺”Z句,意思说檐头出去Z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木身各部已冇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朋建筑物屮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暈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來计算。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大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Illi线,桦卯如何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