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资料

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资料

ID:41960170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5

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资料_第1页
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资料_第2页
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资料_第3页
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资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数决定一切吗?”——浅谈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在以往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片面武断,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落伍于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真的是“分数决定一切吗?”我们对此不免需要进行质疑。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心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而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最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因此在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评价理念。积极正确地运用评价工

2、具在创设成功情境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每位学生走向成功。一、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素质、水平、观念、意识、喜好均不尽相同,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评价自然也不尽相同。如果将评价主体单一化,那评价肯定是单一的、片面的、不可信的。素质教育评价更是如此。如果向传统教育评价那样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优劣全部由教师一人评判,就难免失去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无论这个教师本身有多优秀、他对学生的了解多全面、他的评价有多客观,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完全准确、恰如其分的。因此,我们应树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观念。《新课程评价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

3、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在以往的教育中,评价的主体往往是教师,而学生则常常是被评价的对象,是处于评价的被动地位的。学生既没有对评价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资格,也没有对评价结果提出申诉或辩解的权利,他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无条件的接受和服从。而教师只管做出这样、那样的评定,从来不问学生的感受,不管评价可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和心理压力。这样的评价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相反使他们陷入完全被动的状态。这显然是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违背的。而事实上,只要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和引导,学生是有评价自我与评价他人的能力的,而且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间产生的互相评价远比教师

4、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我们大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先学会评他,进而评己。这样能使学生变评价的客体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消除评价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既培养了学生客观评价自我与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又使学生在评价中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改正错误和缺点,很好地消除由不当评价引发的负面影响。二、努力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化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决定了其评价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就毋庸置疑地成为新的教育评价理念的另一标志。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评价。具体表现为:以书面形式为主,对一些知识性问题进行测试。学生得分高评价就好,得分低评价就不好,就

5、是所谓的“差生”。这样的评价只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情况,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学习能力及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评价。事实上,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远远丰富于考试,对孩子产生影响,能促使其发展的不仅仅局限在考试方面。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外作业、与他人交往态度、学习兴趣

6、以及对自身现在和未来的期望等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在、随处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每日交往中的全面化评价及其评价信息的传递对孩子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从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激励学生素质的发展。三、努力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过去,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试决定教学,长期以来,我们往往以考代

7、评,考试成了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儿。把评价简单地等同于考试,考试前教师带领学生搞题海战术,再通过分数评定学生的优劣。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单一的,片面的,这只是片面地夸大了考试的意义和作用,只注重结果导向,严重地违背了新课标教育教学的宗旨。现在教育工作不能仅仅追求结果,更应当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应当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应把人们的关注点引导到注重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好的过程,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四、家校互动,协作评价传统的评价工作都是有教师来承担,家长常扮演的只是观看评价结果的角色,一般来说,大多

8、数家长听到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比较好,或是教师的看法与自己对孩子的评价比较一致时,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