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衡量及风险控制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衡量及风险控制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ID:41965579

大小:176.5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05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衡量及风险控制管理系统规章制度_第1页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衡量及风险控制管理系统规章制度_第2页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衡量及风险控制管理系统规章制度_第3页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衡量及风险控制管理系统规章制度_第4页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衡量及风险控制管理系统规章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衡量及风险控制管理系统规章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试行)WHNYLM/ZD-063-2015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识别公司煤化工板块管理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的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分级、监测、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和集团《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神华集团《选煤厂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及乌海能源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制度规定了生产运行、建设项目、变更过程的危害因素辨识

2、、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重大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的HAZOP分析等内容。第三条 关键名词术语解释(一)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危险源在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也被称之为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危险源,也被称为职业病危险源)。(二)危害因素辨识旨在事先确定所有由企业活动产生、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因素。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三)风险是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由该事件或暴露可造

3、成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的大小由风险值来衡量,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四)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五)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组织法律义务、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已降至组织愿意承担程度的风险。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厂、部及相关方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确定的管理。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第五条 安健环部制定和维护本制度,负责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的指导、协调、监

4、督、检查与落实管理。第六条 各部门依据本制度开展主管业务活动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与更新,以及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第七条 各厂依据本制度,组织开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第三章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一般要求第八条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应覆盖本单位所有的生产活动、产品及服务过程。至少包括:(一)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二)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和外来访问者)的活动;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三)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备、设施);(四)企业及其活

5、动、材料、工艺、人员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五)生产过程识别活动应包括:1.生产准备阶段(人、机、环、管)的各项活动;2.产品采购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化学品、油品以及其它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包括相关方使用的物资);3.生活区域的各项活动(相关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包括进入作业现场的相关方人员的活动);4.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的各项活动(宜按作业流程或工序进行辨识);5.设备、设施的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所有运

6、行活动(包括相关方使用的设备、设施);6.产品交工验收或维修服务中的各项活动;7.不同工种和岗位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活动;8.确定的其他计划外的任务。9.项目实施前工作前安全分析。10.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来自:产品或材料的包装或储存缺陷;结构失效;天气、地球物理及其它外部自然灾害;恶意破坏和违反操作规程;火灾和爆炸;冲击与撞击;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暴露于化学性危险源和物理性危险源的工作环境;人机工程因素(比如作业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设备的腐蚀;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露等。文档

7、大全实用标准文案11.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第九条 根据各单位的活动范围、性质和规模选择适宜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一)生产运行过程、变更过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施工活动过程及试生产前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二)生产工艺过程风险分析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HAZOP);(三)重大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四)建设项目设计前、设计过程中由设计单位采用适用的方法开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五)采用其它方法。第十条 确定控制措施

8、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一)消除;(二)替代;(三)工程控制措施;(四)标志、警告;(五)管理控制措施;(六)个体防护装备。第十一条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存,作为后续评审时的依据。第十二条 至少每年对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过程的有效性评审一次,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适时进行:  (一)对判定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和充分的需求;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二)对新危险源的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