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湖北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4湖北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ID:4196951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5

2014湖北高考数学试卷分析_第1页
2014湖北高考数学试卷分析_第2页
2014湖北高考数学试卷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4湖北高考数学试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月8日,一年一度的高考战役落下帷幕。今年是湖北省高考自主命题第十一年,又是实施新高考的第三年。今年湖北卷稳中求变出新,进一步突出能力立意,深化课改理念,提升文化含量。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专家点评数学试卷称,今年的试题突出了知识立意、问题立意和能力立意的三维考核目标,展现立体命题空间。  数学:突出三维考核目标 展现立体命题空间   一、坚持“稳、变、新”,拓展命题空间   今年的湖北数学文理卷严格遵循我省《考试说明》的规定,文理全卷在整体结构、题型题量、赋分权重、考查内容、考核目标等方面与去年试卷基本

2、一致。试题平而不淡,内涵丰富,多元联系,异彩纷呈,展示了“以教材为本、以考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本色。   坚持稳中求变出新。首先,解答题在稳定结构的前提下,适度变化题型,难度整体下调。降低前三题的绝对难度,文理科“数列题”、“解几题”相同设置,而“三角题”、“立几题”和“函数题”分别配置为姊妹题,将文科前两年的“立几与应用”交汇改为今年难度相对下降的“三角与应用”交汇,将理科第21题赋分由以往的13分调至与文科第22题相同的14分。采用这些做法,既发出了文理卷“显差异隐趋同”的信号,又有利于创设答

3、题时空,缓解考生应试的紧张情绪。其次,加大了直观与抽象、静态与动态、开放与探究的考查力度。理科第4题(文科第6题),直观考查了对线性回归方程本质的抽象理解;理科第19题、文科第20题体现了立体几何动静相宜的特点;理科第13题利用算法开放探究“自复制数”的循环节,理科第14题嵌入几何意义开放探究三个平均数与函数平均的关系。这两道开放题注重条件开放与结论开放的融合,意蕴深厚,充满着数学的奇异美和统一美,拓展了命题空间。   二、突出“易、宽、活”,展现三维立意   试卷在选材立意、情境创设和设问方式等方

4、面,着力于稳定与创新并举、基础与能力并重、应用与文化并行,充分体现了知识立意、问题立意和能力立意的三维考核目标。   一是知识立意的试题,体现“双基”的识记和简单套用。容易题起点和难度降低,合理控制运算量,体现人文关怀。文科第18题、理科第17题所给的背景均是源于课本的实验室温度变化的拟合函数,试题两问的思维量和运算量都非常小,是送分到位的题目。   二是问题立意的试题,体现“双基”的理解和综合应用。中档题强调依纲靠本,立足通性通法,展示上手易、入口宽、出口具有甄别选拔功能的特点。理科第21题(文科

5、第22题)突出了解析几何数形结合切入的本色,要求考生具备严谨缜密的思维能力。   三是能力立意的试题,体现“双基”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拔高题在设问方式上,以分步设问为主,采用递进式、类比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方式,将解决问题需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内隐其中,反映数学的本质,以此甄别考生的潜能和素质。理科第22题围绕比较六个特殊数的大小关系,要求考生借助所给函数模型的单调性进行推理判断,寻找合理简洁的比较途径。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体现着算法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和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比较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

6、性,又包含着对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合情探究能力的要求以及思维品质的甄别。该题的设问层层推进,三问衔接过渡的逻辑关系自然,难度逐步加大,既能让优秀考生脱颖而出,又不会让一般考生望题生畏。   三、重视“本、文、用”,深化正确导向   试卷进一步强化了试题与课本的联系,着力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积极引导中学常规教学及备考复习遵循数学教学规律,理性回归学科本体。   一是坚持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文、理科试卷中约有90分左右的试题都源自课本例习题的再现、整合、迁移和演变。首先是直接从课本

7、选材设题。如理科第17题、文科第18题选用的三角函数的应用背景,直接来自课本例题,理科第19题(文科第20题)的立体模型是课本习题的简单演变,理科第21题(文科第22题)直接连通教材例题,考生作答时只要以教材内容为支撑,就能顺利解答到位。其次是间接地勾连教材,巧妙地切入课本。如理科第6题的正交函数对、第10题的绝对值和的函数模型都是课本例习题的迁移,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考生能联系教材相关素材,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能够互为印证,作出正确判断。这些根植于课本的试题,远离复习资料,避免“题海战术

8、”的干扰,深化了“依纲靠本”的备考导向。   二是强调在数学知识交汇处的学以致用。如理科第3题用集合概念与简易逻辑知识交汇,要求考生应用基本概念和逻辑推理作出正确选择;理科第5题(文科第7题)让空间坐标系与三视图融合,要求考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画图和识图方法;文科14题把程序框图与数列求和对接,要求考生阅读理解题意作出准确判断。这种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思想方法的交织域和能力层次的交叉区内命题的理念,在试卷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是凸显试题赋予数学应用价值、数学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