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13单元第25讲课时规范提升

必修3第13单元第25讲课时规范提升

ID:41972749

大小:88.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4

必修3第13单元第25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1页
必修3第13单元第25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2页
必修3第13单元第25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3页
必修3第13单元第25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4页
必修3第13单元第25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3第13单元第25讲课时规范提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回忆说,在甲午战争前,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的书铺,却买不到一张世界地图,尽管此时己经离鸦片战争整整半个多世纪了。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A.中国人对西方挑战的迟钝B.近代知识分子重理轻文C.清朝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维新变法思想传播有限解析:由题干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半个多世纪,中国还是对世界形势知之甚少,对西方的挑战反应迟钝,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表述与材料时间不符,鸦片战争后,五个通商口岸的开设表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已破产;D项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

2、主要原因,故B、C、D三•项均错误。答案:A2.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解析:西方列強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答案:A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屮两历所以不同》《屮西饮食异宜说》《论屮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

3、。而且随看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儒家观念,更没有是古非今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到“比较”的范围,并没有提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提供的中西比较范围的扩大及领域的增多等信息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了解不再片面和局限,故C项正确;虽然提到与西方对比范围的扩大,但是并不能

4、证明传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C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解析:从材料信息“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和“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可知,郑观应主张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故B项正确。答案:B1.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

5、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B.肖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解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进化论”思想,故A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中国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具备推动革新的动力,故B项错误;1879年,维新变法运动还未开始,故C项错误;题干中“严复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说明当时的中国社会还不认同西方文化,故D项正确。答案:D2.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

6、,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量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Z权仍操Z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是()A.皇帝的随从顾问B.国家的权力中心C.朝廷的咨询机构D.政府的执行机构解析:上下议院“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说明该机构不是皇帝的随从顾问,故A项错误;“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君主仍然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故B项错误;“有事集群会议”,可见上下议院是个咨询讨论政务的机构,故C项正确;上下议院是朝廷的咨询机构,而非政府的执行机构,故D项错误。答案:

7、C3.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A.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B.提倡儒家学说,重建公序良俗C.提倡新的道徳,批判复古主义D.继承传统美徳,扭转人心风俗解析:由题干材料''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可知体现的是宣传传统美德,转变社会风俗,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干内容不符,故排除;答案:D1.“凡最近数十年來有志革新之士,莫不仮歌

8、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英情。反观祖国,凡彼Z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屮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新文化运动仍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