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测距原理实验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测距原理实验

ID:41983540

大小:178.6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05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测距原理实验_第1页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测距原理实验_第2页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测距原理实验_第3页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测距原理实验_第4页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测距原理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测距原理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测距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2.了解反射式光纤传感器的一般原理结构、性能3.利用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测量出光强随位移变化的函数关系。二.实验原理1.光导纤维与光纤传感器的一般原理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完全内反射原理传输光波的一种介质。如图1所示,它是由高折射率的纤芯和包层所组成。包层的折射率小于纤芯的折射率,直径大致为0.1mm〜0.2mmo当光线通过端面透入纤芯,在到达与包层的交界面时,由于光线的完全内反射,光线反射回纤芯层。这样经过不断的反射,光线就能沿

2、着纤芯向前传播。由于外界因素(如温度、压力、电场、磁场、振动等)对光纤的作用,引起光波特性参量(如振幅、相位、偏振态等)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只要测出这些参量随外界因素的变化关系,就可以通过光特性参量的变化来检测外界因素的变化,这就是光纤传感器的基木工作原理。2.反射式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传输型光纤传感器。其原理如图2所示:光纤采用Y型结构,两束多模光纤,一端合并组成光纤探头,另一端分为两支,分别作为光源光纤和接收光纤。光从光源耦合到光源光纤,通过光纤传输,射向反射片,再被

3、反射到接收光纤,最后由光电转换器接收,转换器接受到的光源与反射体表面性质、反射体到光纤探头距离有关。当反射表面位置确定后,接收到的反射光光强随光纤探头到反射体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显然,当光纤探头紧贴反射片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为零。随着光纤探头离反射面距离的增加,接收到的光强逐渐增加,到达最大值点后又随两者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图3所示就是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曲线,利用这条特性曲线可以通过对光强的检测得到位移量。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种非接触式测量,具有探头小,响应速度快,测量线性化(

4、在小位移范围内)等优点,可在小位移范围内进行高速位移检测。图2反射式位移传感器原理O2.51125OIITIII0123456位移(mm)图3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实验仪器:SET-QX型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箱。三.注意事项1.实验时请保持反射而的清洁和与光纤探头端面的垂直度。2.工作时光纤端面不宜长时间直接照射强光,以免内部电路受损。3.注意背景光对实验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一切光源干扰(人员走动、灯光闪烁等)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反光表面,造成测量误差。4.切勿将光纤折成锐角,保护光纤

5、不受损伤。5.光纤探头在支架上固定时,应保持其端口与反光面平行,切不可相擦,以免使光纤探头端面受损。6.测量完毕关闭传感器电源四•实验内容1.观察光纤结构:光纤探头为半圆型结构,由数百根纤维组成,一半为光源光纤,一半为接收光纤。2.装上光纤探头,探头对准反射片。3.安装好测微头,将顶部的反射片擦拭干净,测微头旋至10mm左右,前后移动测微头使反射片距光纤位移传感器约3mm,固定好测微头。4.如图4,将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连接到放大电路相应的位置上,补偿调零电位器也接入到电路小,将第二级可变增益

6、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V。与数字电压表相连,数字电压表置20V档,打开传感器电源开关。光歼传惑器樂放F/V表5.旋转测微头使反射片贴紧光纤传感器端面,调节“增益”电位器适中,调节补偿调零电位器使数字电压表指示为零(粗调)。6.减小数字电压表量程(2V/200mV),调节补偿调零电位器,进一步使数字电压表指示为零(细调),结果是X=0,V=0«7.旋转千分尺,使光纤探头端面紧贴反射面,此时输出电压匕最小(一般为零)。8.电压表打到20v档,旋转千分尺,使反射面离开探头,每隔0.1mm读取一电压值,填入

7、表lo1.据表1数据,做出光纤位移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图(X・V坐标图),计算灵敏度S=AV/△X及线性范围。五•数据处理1•做出光线位移传感器的唯一特性图表1:AX~V△X(mm)0.10.20.30.40.5V0.160.591.191.912.66AX(mm)0.60.70.80.91.0V3.394.044.645.165.61AX(mm)1.1.21.31.41.5V6.016.376.686.967.18AX(mm)1.61.71.81.92.0V7.347.447.487.477.40

8、AX(mm)2.12.22.32.42.5V7.287.116.916.676.42AX(mm)2.62.72.82.93.0V6.145.865.585.274.97AX(mm)3.13.23.33.43.5V4.664.374.073.793.52AX(mm)3.63.73.83.94.0V3.263.022.782.562.35AX(mm)4.14.24.34.44.5V2.171.991.831.681.55AX(mm)4.64.74.84.95.0V1.421.311.201.1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