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ID:42004414

大小:4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6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_第1页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_第2页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_第3页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_第4页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摘要:髙职院校公共基础理论课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公共理论课设置与运行不断完善,并通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作者简介:梁勇(1972-),男,河北曲周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综合管理部副主任,副教授;孙彦菲(1978-),男,河北易县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助教。(河北保定071051)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1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

2、ZJJX11ZY007).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院级课题“公共基础理论课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理论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24-03一、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理论课的功能与作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而学生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如”高等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逻辑思维能力等,并奠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以及共产主义信仰等,这些

3、能力和素质是学生从事岗位工作、实现专业发展、谋求职业迁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1.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析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具有传播和强化意识形态的作用,承载着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从微观角度来看,教育应把人作为终极关怀的目标,即提高个体人性,开发人的能力。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9年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曾有过权威论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现代文明对教育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提高人性,开发人的能力。[1]高等职业教育因其职业性,开发个体能力特别是职

4、业能力的功能则更为明显。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根据其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把职业教育的目的界定为: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2]从上述分析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人的个性和能力发展;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观,应该是包括素质和能力在内的“大能力”概念,这一概念涵盖了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承认能力是多维的,就必须承认能力的结构性和不同岗位人群的能力结构差异性。按照目前国际通常的分类方法,这些能力可以概括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其中,基本能力是任何一个职业人排除职业

5、因素要求外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职业能力,它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具有普遍适用性。专业能力是指特定职业或岗位需要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特定行业的能力;二是特定岗位的能力。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Mertens)于1972年提出来的。通常是指一种跨职业的、可迁移的、具有促进性的、一般的能力。[3]2.公共基础理论课的作用分析课程是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手段。对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316名学生(覆盖全院所有专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1%的学生认为开设公共基础理论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综

6、合素质”、67.7%的学生认为开设公共基础理论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和方法能力”、49.4%的学生认为开设公共基础理论课''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迁移和社会发展”,①表明学生已经比较深刻地认识到了公共课的作用。公共基础理论课的作用应得到从静态角度、遵循知识一素质一能力的路径的全面分析,即课程要传授什么知识、培养什么素质、最后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公共基础理论课以传授必要的知识为基础和起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最终把知识和素质外化为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从而完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所以,公共课程与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关联度极高,基本涵盖了职业对学生要求的各种基

7、本能力和关键能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动物”,他不仅要完成操作性、技术性的岗位工作,同时还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应对呈加速态势的技术革新和日益频繁的职业和岗位迁移。因此,学校必须在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关注和强化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相应的深化公共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使课程教学形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直接正相关性。二、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理论课的设置与运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理论课开设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历程。长期以来,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理论知识的灌输

8、和实用技术的培养,而将一些操作性较弱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