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课件第七章社会主义改

毛邓三课件第七章社会主义改

ID:42008763

大小:1.34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9-06

毛邓三课件第七章社会主义改_第1页
毛邓三课件第七章社会主义改_第2页
毛邓三课件第七章社会主义改_第3页
毛邓三课件第七章社会主义改_第4页
毛邓三课件第七章社会主义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毛邓三课件第七章社会主义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本章内容要点●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改革的性质和特点●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特点●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新发展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什么改革?——改革的依据●怎样进行改革?——改革的定位●改革什么?——改革的内容●如何处理和改革相关的重大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但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2、列宁:指出矛盾还会存在,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系统阐述斯大林:把社会主义出现的矛盾一概看作敌我矛盾,搞阶级斗争扩大化(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非对抗性◆解决矛盾的途径: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加以解决◆提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判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还是相矛盾的新标准◆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由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强调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一致性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主要矛盾:生产力水平低——

3、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根本任务:发展生产◆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一)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1.改革是一场革命第一,就改革解放生产力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第二,就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第三,就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第四,就改革决定中国命运的意义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武装夺取政权的群众性运动,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采取渐进

4、式、有步骤、有计划改革的方式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2.改革不是要抛弃社会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邓小平中国改革与苏东改革的比较中国改革:改革的出发点是认为原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改

5、革的性质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方式是有步骤、有计划的渐进式改革。苏东改革:改革的出发点是认为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是注定没有效率、没有前途的;改革的目的是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来取代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否定;改革的方式是采用激进式的休克疗法。(三)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1.“三个有利于”标准内容及其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邓小平为什么会提出“三个有利于”标

6、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提出的,提出这一问题和当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着直接的关系。(1)我国经济面临着加快发展的严峻挑战和良好机遇。(2)当时经济生活中一些深层次或新出现的问题需要解决。(3)国内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2.如何认识“三个有利于”标准(1)“三个有利于”之间的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三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的,也是发展生产力的目的。(2)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性质

7、问题上,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对改革开放的具体政策措施上,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一)全面改革的历史进程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经济体制改革(1)1978年—1984年,农村改革(右图为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农民自发签订的第一份土地包干契约)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斤1981年产粮6.70亿斤1982年产粮7.15亿斤(2)1984年—1988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

8、济体制改革开始探索,“包”字进城,部分企业开展承包制试验。城市个体经营合法化,方便了群众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