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

【同步练习】《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

ID:42046931

大小:235.0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6

【同步练习】《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_第1页
【同步练习】《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_第2页
【同步练习】《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五四爱国运动》同步练习◆选择题1.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主要是针对(  )A.帝国主义强租胶州湾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日本强行占领山东省D.日本逼迫清政府割让山东半岛2.“山东又要似朝鲜,嗟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保护我山东。”歌词反映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3.“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此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应为(  )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4.1919年5月7日,济南学生举行了国耻纪念大会,提出了“讨伐国贼”、“反对强权”等口号,对此口号理解全面的是(  )A.反对北洋军阀B.反帝反封建C.追求民主自由D.反对清政府◆简答题◆5.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观点一 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

3、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观点二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2)概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指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观点三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3)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

4、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4)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以哪些启示?答案和解析【答案】1.B2.C3.D4.B5.(1)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只要史实正确即可)(2)历程:从维新思想到民主革命思想到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态度:全盘否定(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道德)。(3)俄国式革命道路。理由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实践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4)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继

5、承传统文化、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学习先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析】1.帝国主义强租胶州湾是在19世纪末,日本强行占领山东省是在一战期间,清政府在1912年已被推翻。2.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维护山东主权。3.归还青岛主权,罢免国贼(指五四运动中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与这些信息有关的事件只有五四运动。4.“讨伐国贼”体现了反封建,“反对强权”体现了反帝;A项不全面;C项与材料不符;清政府在1912年已结束对中国的统治,D项错误。5.本题以五四运动为切入点,考查论证能力、概括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第(1)问用能体现爱国主义的五四运

6、动中的史实来论证观点一;第(2)问注意结合观点二理解问题中的“两个文化体系”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和西方文化体系;第(3)问结合史实解答;第(4)问注意论从史出,以史为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