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浙江会考语文试卷

2009浙江会考语文试卷

ID:42048512

大小:24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07

2009浙江会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09浙江会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09浙江会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09浙江会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09浙江会考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浙江会考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省2008年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分析辅导老师:浙江省温州中学朱威  特别提示:浙江省2008年高中证书会考语文试卷分为试卷I(12道语基选择题,共24分)和试卷Ⅱ(阅读与写作,共81分)两部分。试卷Ⅱ共有五大题,其中第二大题是课内外现代文阅读(共18分),第三大题是课内古诗文阅读(共12分),第四大题是“名句默写及语言运用”(共6分),第五大题是作文(40分);本卷设有附加题,自愿选做,做对加分(满分5分)。下面是随机抽取的100份试卷的答题、得分情况分析,供大家参考。  试卷I分析  试卷I中12道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要求考生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

2、项,不选、多选、误选均不得分。  第1道选择题不少考生错选了D项,主要是因为对于C项中“宛然”的“宛”字有没有后鼻音难以确定,对于D项中的“怂恿”的“怂”字的字音也记忆不清。  第2道选择题有一些考生错选了C项,大概是因为认为D项中的“提纲挈领”应该是“题纲挈领”,而又看不出C项“直抒胸意”中的别字(意)。这说明这些考生对这两个成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第3道选择题不少考生错选了C项,大多是因为难以区别B项中“笼罩”和C项中“覆盖”在情状方面有什么不同。实际上,这些考生对课文也不十分熟悉。  第4道选择题有一些考生错选了B项,可能是因为对于A项和B项中的两个成语(不厌其

3、烦、如火如荼)的意思都不那么理解。这道选择题考生错误率不高。  第5道选择题很多考生错选了D项,大多是因为他们看不出D句的语病(成分残缺),而C句本来不是病句,因为标点的复杂化,而使他们产生了误会。  第6道选择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题目设计得很好,涉及标点符号方面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这道选择题考生错误率最高。不少考生错选了D项,也有一些考生错选了A项或C项,可能大家平时这方面强化训练不够。  第7道选择题考生错误率最低,只有个别考生错选了A项。这道题讲究比喻文句和想象文句的对应性。实际上语段中最关键的词语是“偶尔”,注意到了这一点,答案就很清楚了。  第8道选择

4、题同样有一个关键词语“那位”,张老师对李明说“在……开会……那位……就是”,可见有所指示,李明和班主任距离不远。有的考生错选了C项。“穿蓝格衬衫”比“中等身材”信息更加明确。  第9道选择题考查古今异义。“道路”古今大同小异。而不少考生错选了A项,显然是不理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这一文句中的“告诉”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第10道选择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实际上A项两个例句中的“焉”是这道题中最难以理解的。因而许多考生就莫名其妙地错选了C项——“之二虫又何知”是哪一课里的?  第11道选择题是略有争议的。虽然题目中四个例句比较明显的分别是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5、和状语后置句,但也有考生错选了A项,因为他们认为例句③和例句①是一样的,也是判断句(推理判断)。18  第12道选择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文学)常识方面这几年高中生比较薄弱,因而有些考生错选了A项,有的考生错选了C项或D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们用在语文上的工夫太少了。  12道选择题,难度不大,基本上取材于课文,和2007年会考相比,考生得分率略高一些,大概是78.12%(满分24分,平均18.75分)。  试卷Ⅱ分析  试卷Ⅱ中第二大题是现代文阅读,与2007年一样,分(一)课内阅读和(二)课外阅读两题,满分18分。  现代文阅读(一)是课内议论文阅读,取材于鲁迅

6、杂文《灯下漫笔》,这道题共有4道小题(13-16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观点、概括信息的能力。第15小题设问: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时候老百姓会感受到“皇恩浩荡”“天下太平”,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因为题型熟悉,难度不大,学生基本上能从原文中找到信息并加以概括。这道题得分比较容易,只有极少数学生概括不全面,回答不到位。而第13、14、16三道小题的答题情况就不乐观了。第13小题设问:从第一段内容看,加点的“下于奴隶”具体是指中国历史上“百姓”怎么样的遭遇?要求学生从文中概话出具体的事实,而学生基本上是用自己的语言漫无边际地去回答。而第14小题要求学生联系全文

7、,概括出第二段中画线句子所列举的内容,主要用来阐述什么观点,许多学生反而去陈述事实了。综合13、14两道题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这样的题目虽然也是议论文阅读训练常做的,本应不难回答,但学生还是审题不够细心,阐述不够老练,对论点、证据的把握能力也有待提高。第16小题相对前面三题,难度系数有所增加,考查学生对所选文段中作者论证思路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先点明中国历史上老百姓“向来”至多是做奴隶的处境,然后阐述“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事实,接着论述因“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欢欣,从而“直捷了当”得出了两个结论这种通过层层论述而最终得出的结论的思路。学生答题情况很不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