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线项目投资计划分析

输送线项目投资计划分析

ID:42055015

大小:226.37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9-07

输送线项目投资计划分析_第1页
输送线项目投资计划分析_第2页
输送线项目投资计划分析_第3页
输送线项目投资计划分析_第4页
输送线项目投资计划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输送线项目投资计划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输送线项目投资计划分析一、输送线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国际国内大环境、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其目的不仅在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贡献了长达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推动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出色完成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阶段性任务。但也要看到,制造业大而不强,正在成为实现经济中髙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痛点”O一方面,传统低成本优势逐步衰减,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产能过剩困扰加剧;另一方

2、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许多发达国家纷纷高呼“重返制造业",意图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的博弈中争夺优势地位。让制造业强起来,不但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着我国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轨迹,这个台阶必须上,这道坎必须迈。(二)项目名称输送线投资项目(三)项目承办单位该项目承办单位为XXX(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务方案。二、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XX

3、X经济示范区。(二)项目建设地概况“十三五”期间,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打造2个千亿主导产业,发展4个500亿和4个百亿产业集群(不含已有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中,力争食品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规模工业总产值均达到10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和20.7%;电子信息产业和能源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6.3%o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医药产业、建材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均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7.2%.29.0%和15.3。(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xxx经济示范区

4、。(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31188.92平方米(折合约46.76亩),净用地面积31188.92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46.76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输送线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输送线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6.08%,建筑容积率1.5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7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4.83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

5、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几乎能生产世界上所有同类的工业产品,特别是中髙端同类产品。中国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航天、高铁、核电、通信设备、多轴精密重型机床等方面的产品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正是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也正是齐整完备和较为先进的现代制造业,支撑起了中国的经济体系。现在,全球先进制造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如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新材料技

6、术、电池储能技术、基因检测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等。颠覆性的生产技术和革命性的制造方式,正深刻影响人类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活动。中国要在新工业革命中站立潮头,就必须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

7、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撑。(三)经济新常态这些年,为推动绿色发展,中央积极谋划顶层设计、持续加大投入,做了许多工作。各地各部门亦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然而,相比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今后的任务更重,时间更紧。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

8、革的攻坚之年,在这一关键时期,必须推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