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我与地坛(节选)》(鲁人版)

【教学设计】《我与地坛(节选)》(鲁人版)

ID:42057914

大小:419.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7

【教学设计】《我与地坛(节选)》(鲁人版)_第1页
【教学设计】《我与地坛(节选)》(鲁人版)_第2页
【教学设计】《我与地坛(节选)》(鲁人版)_第3页
【教学设计】《我与地坛(节选)》(鲁人版)_第4页
【教学设计】《我与地坛(节选)》(鲁人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我与地坛(节选)》(鲁人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双辽一中张静静◆教材分析《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1万3千余字,共分七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自读和老师指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一定程度上能有所分析评价,借鉴吸收。2.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以及其苦难的感悟。3.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4.理解地坛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讲授法,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和理解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教学重

2、难点◆理【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2..反复诵读文章、讨论与指导相结合。【教学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作者的复杂情感变化。◆课前准备◆多媒体准备。◆教学过程一、目标定位1.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其中的生命意义。2.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写法。3.体会作者截瘫后十五年来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真切感受,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二、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

3、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三、写作背景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

4、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三、基础知识掌握包括字音识记,字形辨析,近义辨析等易错字的记忆与成语解释。五、主旨归纳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讲述的中心是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选文分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是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这个环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六、重

5、点语句分析1.回忆漫长岁月的日常生活,作者是如何理出一条思路来的?“我与地坛”这个题目,设身处地地想,很难写。时间跨度十五年之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何写起?不像记叙一件事情那样,思路跟着事情的经过走就行。从课文节选的两个部分看,先写自己,再写母亲,这样安排还是比较容易的。至于两个部分各自的思路就很难理出个头绪来。看作者的思路,就能发现他的匠心。2.请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课文有三处景物描写。第一处描写地坛破败的全貌,描写了地坛的沧桑变化,而地坛、荒园的破败正烘托出作者落魄的精神状态。第二处描写小动物的动态、草木的生长,体现出荒凉、萧条、幽

6、深中沉重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在作者心头流动。他年复一年,徜徉其间观察、聆听、思考、感受,与时间和历史、自然和生命进行了缠绵不尽的交流和对话。第三处用六个“譬如”描写各种景象,时时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正是这种难以言说的味道,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静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了作家的心灵以强烈的震动。六、散文中的物象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命题者常常从散文的物象入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

7、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种题型应该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七、文本审美(1)融议论、记叙、描写于抒情中的表达方式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通篇洋溢着对母亲深切的爱。在抒情中夹杂一些议论,突出了主题,如“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记叙的一些细节深化了主题,如“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气氛,如“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等。(2)一明一暗,交互出现的两条线索明线写地坛博大、宽广以及作者的成

8、长成熟,暗线写母亲无私、伟大的爱。通过它们之间的相同点,突出了主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