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权利的逻辑体系及其现实化构造

财政权利的逻辑体系及其现实化构造

ID:42064786

大小:29.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7

财政权利的逻辑体系及其现实化构造_第1页
财政权利的逻辑体系及其现实化构造_第2页
财政权利的逻辑体系及其现实化构造_第3页
财政权利的逻辑体系及其现实化构造_第4页
财政权利的逻辑体系及其现实化构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财政权利的逻辑体系及其现实化构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财政权利的逻辑体系及其现实化构造LogicSystemandConstructionofFiscalRight作者:胡明作者简介:胡明,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原文出处:《中国法学》(京)2018年第20181期第143-165页期刊名称:《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复印期号:2018年06期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政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以来,建设法治财政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心。面对这种革新趋向,对财税法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视域以及研究范式等作出调适与完善,是提升中国特色财税法学理论与制度自信的关键所在。一、财政

2、法研究的传统视域及财政权利的提出权利的真正保障和增进需要公共成本的强力支持。为了合理权衡权利享有的公共成本,应建立权力主体与权利主体共商的财政议价机制。然而,中国财政法的传统研究似乎总是集中于单—性的权力维度,要想厘清现代财政法律关系之全貌,应在研究中拓建社会力量的维度并植入权利思维的逻辑,以优化对财政议价本身与过程的调整。践行财政法的正义性,就必须尊重财政权利,财政权利乃是财政分配正义实现的重要保证。我国财政法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财政权力关系论者,主要是侧重财政作用权力性与公共性的研究,财政权利始终未成为

3、财政法研究的主流元素。公共财产关系论者,认为财政法的调整对象为公共财产关系,但其论证过程与结果仍然集中在权力属性的硏究范畴。其他相关硏究中,代表性观点主要从宪法层面、民生进路、民主角度以及民权方向讨论了财政权利,这些研究固然相当重要,却失于体系化研究,它们未能深入探讨财政权利的本质。基于此,现代财政法的研究无疑应认真对待财政法律关系中财政权利存在的理论逻辑,建构一种更具包容性的财政权利模型,通过精算公共成本使权利获得公共资助或支持,最终实现民众对权利的更好享有。二、财政权利理论缘起的逻辑基础财政权利其理论上根植于

4、现代财政关系既为财政权力关系又是公共财产关系的二元属性,产生于进一步协调这种权力性与财产性的动态过程。(_)财政权利产生的外部逻辑中国自古讲究民本主义,政府与民众上下一体,民众对政府常抱信托与期待,钱穆称之为一种"信托政权"。在西方,洛克(JohnLocke)也认为人民与国家之间是互为一体的信托关系而非相互对立的契约关系,也只有基于政治信托所产生的国家,才能使国家居于从属地位,真正将其置于人民主权之下。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始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高举的大旗,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强调

5、〃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原则,还是《宪法》序言用大量篇幅阐述人民对党领导革命事业和继续领导建设事业的巨大认可与充分信任,抑或是国家领导人表达〃受民之托,忠民之事"的执政方略,都体现了人民与执政党、人民与国家之间蕴含政治信托关系的原理。适用至现代财政法的理论框架,财政权力依赖信托而产生、运行,国家如何履行人民的财政受托权责、致力实现人民的财政信托受益以及保障社会公共需求的最优化满足,成为中国财政法存在的立足点与归宿点。进一步解读这种财政信托观念,委托人(人民)基于对受托人(国家)的信任而按照法定方式移转部分私有财

6、产集合形成信托财产(公共财产),受托人应按信托目的之要求和信托行为的确定指向(由宪法、财政基本法、财税主干法律、预算法、相关民生立法以及预算案等列明)行使信托权力(财政权力),人民或公民(委托人、监察人)因财政信托关系将形成对信托财产的管理、使用、处分过程的一种强制”公民(受益人)根据信托目的对财政信托财产(公共财产)利益的全部或部分而享有受益。依此厘定财政权利产生的理论渊源:无论是私有财产转化为公共财产的环节,还是国家行使财政权力的过程,抑或公民作为受益权者针对公共财产享有财政受益的关头,公民都应拥有财政权利的

7、表达空间,对若干基本利益提出直接或间接的要求或主张,与财政权力形成正当的、合理的、合法的财政议价格局。因此,在外在逻辑上,财政权利的产生是由财政权力存在的信托目的所决定的,它要求财政受托权力在社会公共目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二)财政权利兴起的内在逻辑承接上述财政信托关系的逻辑,财政法的公共财产权属性也紧密相连于信托制度和财产本身的权能结构。还原信托制度的本质,委托人为受托人确立了对受益人负有管理、处分其所控制的信托财产义务,而受益人可以要求享有这个管理与处分过程中所产生或带来的利益。也就是说,国家(受托人)和

8、公民(受益人)都享有公共财产的部分权利要素:国家拥有控制公共财产的权力,负有营运、管理、处分公共财产的义务;公民拥有要求国家适当履行这些责任的权利和在公共财产营运、管理、处分过程中收益的权利。相应剖析财产制度的内涵,两大法系都认同主宰财产权最终命运的权能要素,主要包括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由于财政法上公共财产本身只能被转换使用而不能直接使用,那么影响公共财产的权能要素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