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之《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之《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ID:42065521

大小:4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7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之《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之《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之《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之《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之《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之《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之《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人间词话》十则卩【教学目标】3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茎外”的区别与联系。卩【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释题,导入新课词话,即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记载词的作者事迹的书。甫回顾“古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导入新课。二.知人论世1>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

2、,清华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之一。22岁前,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却不喜欢科场诗文,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1898年后,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学,希望借助西方哲学來解决现实人生中的困惑。1905年,王国维完成了《红楼梦评论》。1908年,开始连载《人间词话》。2922年,完成《宋元戏曲史》。辛亥革命后,政治态度日趋倒退。1923年,他欣然“应诏”北上,担任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2、《人间词话》,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该书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

3、将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利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组合,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形成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三、学生自读课文,概括课文所选的十则,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三方面:①总纲,提出“境界”说,概括境界的意义。②一⑥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⑦一⑩谈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四、齐读第一则,注意理解内容。问:作者心中的“境界”有何意义?本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有“境界”就有“

4、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开宗明义,全文总纲五、齐读第二至六则,联系注释,理解内容。师:既然作者认为“境界”在艺术创造中起决定作用,那么,什么是“境界”呢?2—6则,作者从不同角度来论述“境界”问题。1、第二则从什么角度谈“造境”“写境”的?二者有何区别于联系?明确:从创作方法的角度;“造境”是“虚构之境”,“写境”是写实之境,二者相互渗透,意即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写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境者,即以客观之笔写现实之境。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等等,造境者,即以主观之笔

5、写虚拟之境,如“料得看看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行帆舞”但这两者难以区分,因为写境中,诗人已将情绪融入其中,而造境中又是诗人基于对自然之境的观察揣摩后提炼出来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今宵酒醒何处”是写境还是造境?2、第三则阐述了几层意思?明确: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三层,例举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者的观物方式,二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别。有我之境,即意境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我在境故在,境是为我而设;无我之境,则是只有意境而无情绪,“我”已消弭在这茫茫天地之间,物我一体,有境而无我,无我之境

6、在古诗文中很多,陶渊明以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都是个是高手。讨论思考:怎么体会“泪眼”一句、“可堪”一句的“有我之境”?怎么体会“采菊”一句、“寒波”一句的“无我之境”?见注5,此词极悲极苦极无奈之意,全都化入境中。首句深愁凝聚,庭院深深,烟柳帘重,非言庭院深柳叶浓,实言愁极深极浓。及至下阙见注5,狂风急雨隐现诗人心境,读来只觉无尽愁苦使人抑郁成狂。末句“泪眼”倍极哀怜,人生无奈,又何过于此?古代女了常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了难言的苦痛。女了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移情到景上。全词之境宛若全随情绪

7、而设,思之所及,有我方有此境,此即“有我之境”。注6此词上下阙意境有别,上阙迷茫失我,一种极为凄婉深切的苦痛在残阳下的杜鹃啼声中浸入骨髓;下阙愁绪转为深长,人生的苦痛无奈如远去不回的流水般绵延难尽。一句“可堪”可以说浸透了词人的痛楚和无奈,“贬滴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境中的寒春、孤馆、鸟啼、斜阳,无不深深印着词人的哀痛。无我则已不成此境,此亦“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名句,“采菊”“寒波”二句表面上只有写景,实际上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闲适之情融化于

8、景中,隐藏其下。诗人悠然采菊,不经意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