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

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

ID:42071097

大小:20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07

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_第1页
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_第2页
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_第3页
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_第4页
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含温自身抗体血液样本的血清学检测及配血常常困扰输血工作者。我们通过对257例温自身抗体样本特点的分析,总结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配血对策。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本本中心2000年3月-2008年3月检测257例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样,所有血样的红细胞上均检出温自身抗体。1.2试剂与仪器ABO标准血清及标准红细胞,Rh、MN系统血型定型试剂,抗球蛋白试剂,抗体筛选红细胞,谱红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抗S,抗Jka、Jkb(美国Immucor公司);KA2200小型台式离心机型(日本久保出公司)。1.3血清学检测方法ABO、Rh、MN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

2、体筛选及鉴定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均按文献口,2]方法操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同时使用单抗IgG和抗C3检测,对抗IgG阳性患者红细胞进行乙瞇放散。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分别用抗体筛选细胞和谱红细胞对患者的血淸进行抗体筛选和鉴泄。如果血清或放散液屮检出特异性抗体,则使用不含该特异性的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鉴别该抗体为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还是同种特异性抗体。同时对检出的抗体进行效价测定,并对其红细胞进行相应抗原检测。1・4配血同时应用盐水、聚凝胺、抗球蛋白方法做主侧配血。2结果2.1温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分类在总共257名患者中665%(171/257)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其

3、中大部分("8/17"与谱红细胞反应未见明显反应格局。英余335%(86/257)血清样本中未能检出不规则抗体(仅在红细胞上检出自身抗体)。详细分类见表1。表1温口身抗体阳性病例按血清学特点分类(%)血清中存在血清中未检出含温盐水含有同种抗体含类同种特含室温反应含药物抗体不规则抗不规则抗自身抗异型冷抗体体」体」自身抗体体171(665)86(335)5(19)20(78)22(86)7(27)5(19)2.2同种抗体的分布同种抗体检出率为778%(20/257),抗体特异性及检出例数见表2。表2自身抗体的同种抗体和类同种特异性同种抗体特异性n类抗体“特异性”n抗E9类

4、抗E11抗Ec3类抗Ec4抗Ce2类抗Ce3抗M2类抗e3抗S3类抗M1抗Jka1合计2022自身抗体的特异性情况2.3类同种自身抗体的分布共检出类抗体22例,占856%(22/257)o类抗体的“特异性”及检出例数见表2。其中9名患者自身红细胞上存在类抗体“特异性”针对的抗原,例如患者Rh血型是“DccEE”,同时有类抗E;12例患者的红细胞上不含有类抗体“特异性”针对的红细胞抗原(表3)。另有1例不详(未确定相应红细胞抗原)。2.4lgM温自身抗体检出情况共检出5例温自身盐水抗体,其红细胞抗C3试验均强阳性,抗IgG试验3+1例;例;其余阴性。其中4例接受输注红细

5、胞悬浮液2U,1例血清盐水自身抗体效价在室温和37°C中均为2,另1例均为4,其余2例37°C盐水抗体凝集强度分别为2+和士(未测效价)。选择Rh分型与患者一致的红细胞,经盐水、聚凝胺、抗球蛋白主测配血,结果均阳性,临床输注后未见明显输血反应。2.5药物自身抗体检出情况我们确认有5名患者属于此类。表3类自身抗体的相对特异性与患者自身红细胞上相应抗原的比较患者自身相关抗原类抗E类抗E类抗Ec类抗Ce类抗e类抗MDCCeeDCceeDCCeeDCCeeDCCeeMMDCCeeDCceeDCCeeDccEEDCCeeDCCeeDccEE」DCceeDccEEeeDCCeeD

6、CCeeEEEeDCcEe注:另有1例未确定相应红细胞抗原,故未列入此表3配血对策本文患者的红细胞直抗阳性,因此次侧配合性试验一般没有意义。我们在此类患者的配合性试验中仅做主侧配血。在配血前应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者需耍进行抗体鉴定。多数患者血清中仅有温自身抗体,抗体鉴定屮和所有谱红细胞均有强度一致的反应,在交叉配合性试验屮,主侧配合性试验也为阳性。在病情危急时,综合考虑相应输血指征后,可以输注少量不配合的血液[3],此吋,对于成人每次输血不宜超过2U,应尽量放慢输血速度,密切观察。如果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自身抗体和同种特异性抗体,则同种抗体有可能被自身

7、抗体所掩盖,此时会面临严重输血反应的风险。为此,经典的试验方法是做自身吸收试验。通常使用自身红细胞,经放散抗体后吸收自身血清屮的抗体,以期暴露被掩盖的同种抗体[4]。然而在实际操作屮,严重贫血的患者血样屮的红细胞通常很少,做白身抗体吸收不但耗时,而且很难奏效。我们通过实践认为绝大部分情况下并不需要,或者可以绕开自身吸收试验。首先对于血清中未能检出自身抗体的患者,无需刈•血样进行任何处理,而直接进行交叉配合性试验。其次对于血清中仅有少量自身抗体(血清与谱红细胞反应强度Q+)的患者,由于其强度不足以掩盖明显的同种抗体,因此仍然无需进行自身吸收试验,可以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