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重点班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重点班

ID:42080329

大小:106.4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07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重点班_第1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重点班_第2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重点班_第3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重点班_第4页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重点班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重点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重点班)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Z屮。

2、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耍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Z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屮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之

3、极。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小,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

4、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範。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

5、山水林泉都加入到白然的生命合唱屮去。(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宇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

6、透出宁静。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川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Z境的生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屮国画是屮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屮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日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屮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

7、艺术。D.静Z寒就是空Z寒,这使得屮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暈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12分)“以义制命”,动荡年代的生命姿态经济学家杨敬年在2016年9月4日结束了动荡而不悔的一生。杨敬年1908年出生在湖南汩罗。那年,还叫“光绪三十四年”。但在他出生前一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世。新IH交替,整个国家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动。他的家庭又偏偏支离破碎。父亲离家出走后杳无音讯,母亲在他10岁时改嫁。家境既贫寒又破碎,他不得不选择那些提供免费读书的学校。到1932年,他儿经周折考

8、入了当时不缴纳学费的中央政治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去江苏省民政厅的工作机会,选择到南开大学继续念书。皇天不负有心人,杨敬年在1945年如愿被选拔为第八届留英公费生,到牛津大学攻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专业"o1948年,40岁的杨敬年在50%的淘汰率下拿到博士学位,他放弃了去美国工作的机会,应约回到南开。当时,天津解放在即,他心中窃喜:“有所作为的吋代终于来到了。”1974年,他的妻子因脑溢血瘫痪。197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